10月31日至11月3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南京大学、共青团南京省委承办的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南京大学举行。我院学生团队表现优异,获得主体赛一等奖2项,“人工智能+”专项赛特等奖1项,“揭榜挂帅”专项赛二等奖1项。
本届“挑战杯”共吸引来自2700多所学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 余万名大学生参赛,首次举办“人工智能 +”专项赛,创新举办“揭榜挂帅”擂台赛。
参赛赛道:主体赛
项目名称:肺常智慧-肺部疾病多模态融合诊断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应用
指导教师:王成弟、李杨、王艳
负责人:刘星廷(2023级内科学(呼吸)学术型硕士)
团队成员:杨柳⻘、王雪、⾕宇、卓钰昕、冯家鸣、陈超林、崔嘉琪
项目简介:肺部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精准诊断难、精准治疗难。项目基于高质量专科智能化数据库,组建医工交叉团队进行科技攻关,创新三大核心技术,研发多模态融合诊断及决策支持系统,实现肺部疾病精准鉴别诊断,并自动输出个性化的决策方案,赋能重大疾病精准诊疗同质化。
参赛赛道:主体赛
项目名称:“声-酶”纳米反应器修复感染性骨缺损
指导教师:周宗科、王端、闵理
负责人:李硕元(2020级临床八年制研究生)
团队成员:王文旗、樊思岐、杨凌霄、杨子嫣、谢诗彤、谢宇翔、傅炜棋
项目简介:破解感染性骨缺损治疗的临床难点,项目提出开发超声激活的纳米酶反应涂层赋予植入体抗菌性能,实现“快速控感染-免疫调控-骨组织修复”的时序性治疗。项目搭建集材料设计、体外细胞与生物膜模型、多组学与机理解析、大动物缺损修复的一体化验证体系,为感染性骨缺损提供新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参赛赛道:“人工智能+”专项赛
项目名称:智镜识胃—— AI 赋能胃癌早筛智能诊疗系统
指导教师:陈亿、刘博、陈海洋
负责人:杜强(2024级外科学(普外胃肠)专业型博士)
团队成员:仇彬旭、高远、赵云骁、易笑涵、熊诗语、曹瞻、李佳泽、李子晨、林伽宁
项目简介:项目由本硕博梯队多学科团队研发,创新融合SAM医学图像大模型与医学分割技术,实现胃镜图像的病灶识别与勾画。具备即插即用、多态分析,适配基层设备,辅助医生快速定位病灶并输出诊疗参考。项目通过“技术下沉+公益科普”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助力胃癌早筛早治。
参赛赛道:“揭榜挂帅”专题赛
项目名称:基于人工智能的角膜塑形镜应用与近视防控技术攻关
指导教师:唐昂藏、仁千格麦、郭九麟
负责人:赵雨暄(2023级眼视光学学术型硕士)
团队成员:文可、黄铭静、陆晴、王开元、姚嘉欣、吴达文、胡馨文、麦日根巴图
项目简介:项目通过人工智能(AI)辅助角膜塑形镜验配与近视控制效果预测。团队基于我院临床病例数据,采用集成学习算法(Stacking模型)对镜片参数进行预测与验证。该研究为角膜塑形镜个性化验配与近视防控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与理论依据,推动了其在临床真实验配环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