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晚19:45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晚高峰节目——《最美新闻人》,8月23日《健康报》第三版头条,分别报道了我院消化内科中心主任胡兵自带板凳赴渝救人的感人事迹,相关报道内容整理如下:
《中国之声——最美新闻人》
主持人:8月19日下午,重庆一位重症胆管炎病人,需急诊引流救命,对方致电川大华西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胡兵紧急求助。病人危在旦夕,坐汽车约需4个小时,动车约2个小时,但这个时候所有车次已经没有坐票怎么办呢?胡兵医生果断在家拎上一个折叠凳,火速赶往火车站。其实这只是胡兵医生若干年来一次最普通的会诊,却因他自带小凳,蜷缩在车厢一角的细节感动了众多网友,这样的医生带给您怎样的感动……
主持人:今天我们要关注的最美新闻人——他是一位从医25年的消化内科医生,他已经不记得这25年来一共医治过多少病患,如果不是因为一次特别的旅程,他还会一如既往默默地做着他认为最平常的事,而不为你我所熟知。今天《最美新闻人》带您走进板凳医生和他的故事。请听中国之声记者任洁的报道:
记者:8月19号下午3点16分,成都开往重庆的D5114次列车全额满员,有很多乘客不得已买的是站票,在这些人中有一位看着有点矫情的中年人。
胡兵:当时在火车上还是不好意思把凳子拿出来,犹豫了很久,斗争了很久。
记者:就在周末的这个下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胡兵接到一个电话,重庆有一位重症胆管炎病人,需急诊引流救命,重庆方面的医院打电话向他求助。
胡兵:要我去的时候也说从重庆开车过来接我,我算了下时间,来回时间太长了,怕病人出现更危急的情况;第二就是我自己开车要开4个多小时,时间长,开得头昏脑胀再去做手术,对病人也是不负责任。
记者:上车的时候晚了点,这位医学教授找不到合适的位置,一度坐到了厕所旁。
胡兵:有很多站票,其他好的位置都被其他人占了,就在厕所旁边坐了一会儿,但是那儿人特别多,气味也难受,所以挪到一个接开水的地方,但是没坐一会列车员又过来说那个地方不能坐,把我赶走了,然后我又看到行李架旁边有个角落,就坐到了那里。
记者:在动车上养精蓄锐的胡兵医生于17点20分发了一条微薄,上面写着“现在还有半小时抵达重庆。病人请再等我一会好吗,但愿手术成功。”这条微薄被网友发现并且转发。
胡兵:刚刚下班的时候打开微博看了一下,转发大概400多吧。有一个评论是,“开得了药,上得了手术,搞得定无座。霸气横生的教授。”这个评论我觉得很有意思。
记者:相比较这些溢美之词,胡兵说他今天更关注的是他当天做手术的那位患者的病情。
胡兵:现在病人的情况比当时做的时候稳定多了,我今天还打了电话问了那边的医生,情况好转多了。
记者:胡兵,47岁,1987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医学系,他说自己25年来医治过多少病人,自己真的算不过来了,但是仅今天一天,他就为9位患者做了手术。
胡兵:我做的手术主要是内镜手术,今天上午做了5个,下午大概做了4个,今天一共做了9台。早上是从8点到12点,中午吃盒饭,吃完后1点开始到下午6点半。
记者:工作时间长仅仅是一个方面,消化内镜中心的医生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在打交道的两个字,叫做辐射。
胡兵:大家都知道,有的病人照片照多了都会觉得辐射太大,我们一年四季大部分手术都是在X光下,穿着几十斤的防辐射服来做。人体那么多部位,很多部位还是保护不了,比如说头部、面部还有手和脚。
记者:胡兵说在他看来医患关系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对患者负责,为患者做好服务。
胡兵:我们医生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真正做到无愧于心,大多数医生都这样去做的话会挽回一部分在社会中的不良形象。
记者:胡医生的微博头像是一张素描的锐利的眼睛,胡兵说特别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双这样的眼睛。
胡兵:我特别喜欢这张图上眼睛的眼神还有他所传达的感觉,在医生这个行业洞察力是通过眼睛来传达很多的信息,比如对患者的诊断。要一个好的诊断才有正确的治疗,这对患者是必须。
主持人:胡兵医生的微博名字叫做“华西胡兵”,加了V的,他微博的简介写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借我一双慧眼吧!”他的微博头像确实是一双慧眼。我觉得这双素描之眼其实是素描之心,他在描绘医者父母心,他们所需要的这种智慧。但更多的是我们会去想到的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医者,才能解决更多的病患,虽然我们有各式各样的矛盾,但是不管怎样,他们在信任的道路上还是在一直跟我们相持而走。
《健康报》:
“板凳医生”救人记
作者:廖志林 刘欢
“重庆一位重症胆管炎病人,需急诊引流救命;重庆医院教授操作后感到困难很大,打电话向我紧急求助;坐汽车约需4小时,动车约2小时,但所有车次无座只有站票,咋办?果断从家拎上一个折叠凳火速赶往火车东站,现还有半小时抵达重庆。病人请再等我一会儿好吗,但愿手术成功。”
这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胃镜中心主任胡兵教授8月19日下午5时20分在成渝动车上发布的一条微博。这几天,这条微博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和大量转发。
8月19日是星期天,胡兵正与家人在离成都一百多公里外的雅安市度周末。接近中午时,他接到重庆一家医院的求助电话,一名50多岁的重症胆管炎患者情况危急,须及时开展急救手术安引流管,需要胡兵紧急支援。
去不去?去,必须当天赶回,因为他周一上午有多台手术,下午还有门诊。不去,这位病人很可能有性命之虞。胡兵果断决定:必须去!
怎么去?如果开车或坐大巴去重庆,时间太长。分析利弊,胡兵决定坐动车。不巧的是,当天成都到重庆所有动车班次座票已全部售完,只有站票。“那就站着去!”胡兵让学生为他买了当天15时16分到重庆的车票。
胡兵回到成都的家中,将电脑放进背包,随手抄起家里的折叠小扳凳,身穿的休闲短裤也没来得及换,就直奔火车站。“火车要开2个多小时,有个板凳坐总比站着好,为了手术我需要保存点体力。”
上车后,胡兵发现车厢里还有10多个人站着。过道不允许占用,胡兵带着凳子换了3个地方。他先坐在厕所旁边,“那里人多气味又不好,索性移到一个角落。可没过多久,漂亮的‘动妹儿’就来了,她说我坐的是接开水的地方,又把我‘赶’走了。”最后,胡兵在行李架旁坐了下来。
18时许,列车抵达重庆,胡兵直奔向他求助医院的消化内科。此时,病人呼吸不好,血压也不稳,情况非常紧急。好在医院已经做好术前准备,整个手术只花了约半个小时,病人脓性胆汁很快被引流出来。当日21时27分,胡兵又乘坐最后一趟动车回到成都。
20日零时,胡兵再次发微博:“已回到成都,重庆那边告知患者病情稳定,胆汁引流通畅。可以安心洗洗睡了。”
对胡兵的这次急救,有网友是这样评价的:坐着板凳去手术,不为金钱,不为名利,只为挽救一个人的生命,这样的品质是当下社会所缺少的。责任、义务有多少人能无所顾忌的将其扛起?做人,要有“板凳医生”这样的担当和大爱;做事,更要有他的积极和奉献精神。仁心仁术,“板凳医生”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