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抗震救灾“党旗飘扬,党员争先”——记ICU主任康焰 2013.04.28

2013年4月20日8:02分,天地变色,山崩地裂,四川雅安地区芦山县发生7.0级大地震。灾情就是命令,抢救生命重于泰山,ICU主任康焰震后第一时间奔赴医院,因为他明白,ICU是抢救地震伤病员生命最关键的一道防线,而他,必须守好这道防线。

部署:高效率,高标准

无论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还是彝良地震,华西医院都在第一时间派出了医疗队前往灾区救援。按照医院工作需求,结合个人地震救援经验,康焰主任决定让支部书记金晓东和周琰医师加入医院第一支医疗队,于20日上午10:05分奔赴芦山。

与此同时,康焰带领田永明护士长对科室医疗救援工作进行整体部署。

所有医护人员取消休假,40名医生、200余名护士、10余名呼吸治疗室全部集结就位,随时待命。最大限度的扩充ICU内部可利用床位、临时征用ICU外可利用区域以及开放可利用手术间等区域。截止中午13时,在医院的部署下,SICU已为灾区伤员预留床位20余张,重症医学科预留床位达30余张,并准备了足够的呼吸支持设备和物资:呼吸机30余台,转运呼吸机7台,氧气钢瓶15个,纤维支气管镜5根,以及足够的简易呼吸球囊和呼吸治疗物资;为急诊科配送转运呼吸机两台。

康焰根据医护人员各自的医疗救治长项、经验和具体情况,安排建立三种不同的医疗工作模式:

(1)地震危重伤员筛查小组:由高年资主治医师级别以上的医生组成,主要负责到收治地震伤员的各科室准确筛查和分检出病情危重的患者,不放过任何一名危重伤员,还负责危重患者的ICU转科工作,做到及时安全地将危重患者转入ICU;

(2)地震伤员医疗治疗小组:由高年资主治医师、住院医生和固定治疗组的护理人员组成,负责病区所有地震伤员的具体医疗救治工作,包括医疗文书的书写,医嘱的执行,各种医疗操作的完成,定时轮换倒班,做好交接班;

(3)地震资料搜集及文书整理工作小组:由低年资的住院医师,研究生和护理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地震伤员相关资料、数据的搜集录入,并随时跟进和更新。其余的医护人员则进行非地震伤员的日常医疗工作。

抢救:高强度,高质量

4月20日11:45,第一位重症伤员转入SICU。
   4月21日14:00,ICU收治地震重症伤员15名,其中有创机械通气病人9人,无创通气病人1人,氧疗病人5人。
   4月21日14:10,呼吸治疗师为两例地震伤员实施床旁纤维支气管检查治疗,1例是伴有气道出血的患者,另外1例是术后咳痰无力且痰液较多的患者,两例患者经治疗后呼吸功能明显改善。

……

在伤员的抢救过程中,康焰教授身先士卒,不辞辛劳坚持工作在病房,带领全科医护人员进行持续的高强度的危重伤员抢救工作,每个人几乎都是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儿,使得整个科室繁忙紧张的工作次序井然、有条不紊的进行。

ICU的病人,就是靠守出来的,医生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病情的细微变化,抓住瞬息万变的时机,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最适当的医疗决策。黄思怡小朋友病情一直不稳定,生命垂危、命悬一线。最危险的时候,康焰一直守候在科室,汇同专家组成员共商决策,守护着这个小生命。

随着伤员的不断收入,ICU日益成为重点抢救科室,对于送入科室的每一个地震伤员,康焰都参与完成诊治,对所有的到达SICU的伤员病情了然于胸,密切与病人的交流让他和伤员之间建立了很好的感情,对于病人的康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截止4月28日, ICU病房共收治了37名地震灾区生命垂危的重病员。康焰带领全体医护人员临危不乱、不辞辛苦、连续作战,用他们智慧、奉献和全部努力与死神展开了一场持续的殊死搏斗。

救治流程:严密,清晰

面对突发事件,康焰认为组织管理最为关键。他坚信以科室多次抗震救灾的锻炼,科室的组织能力也早已得到了锻炼。在这次的地震伤员救治过程中,康焰带领他的团队形成建立了较成熟的救治流程和模式。

(1)危重患者的主动和被动筛查:地震伤员到达医院后由急诊科和专科医生进行接诊,经过初步筛查和治疗后需要接受重症监护治疗的患者直接收入ICU进行治疗,此为被动筛查。而主动筛查为重症医学科医师主动去其他科室筛查出危重患者,目的是尽早对有潜在危险性的伤员进行筛选、分级,充分利用ICU的资源,快速有效地给予病人最合理的治疗,干预多器官衰竭的发生与发展,控制严重感染及其并发症。建立了地震危重伤员的筛选标准,成立地震危重伤员筛查小组,了解整体资源空间及灾害进展,明确筛检程序,建立了筛检绿色通道;

(2)动态的主治医师管理模式:为了保证患者病情观察和治疗的连续性,调整了“医生跟着病人走”的内涵,实行“主治医师根据患者情况变化而调整”的管理模式。例如,一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前期主要为神经外科处理完成颅脑损伤手术等专科治疗,前期该名患者的主治医师为神经外科医师,待患者完成前期手术等专科治疗后,需要脏器功能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治疗,这时将更换主治医师为重症医学科医师。在这种针对性较强的医疗管理措施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各科医师的主动积极性,保障了医疗质量;

(3)分级管理:包括医师团队的分级管理和护理团队的分级管理。有更多ICU经验的医师管理更危重的病人。对于病情减轻,已相对平稳的患者及时转出。这样更加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分配。

与上几次地震救治一样,详细的治疗计划和方案的制定都是为了全力保障重症伤员的及时救治,降低病死率,而这次地震救治开始后,将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了更高的位置。根据最大程度降低致残率的这个目标,患者的治疗计划和方案也有了一定改变。例如一名地震致下肢损伤,伴有颅内多发伤、多发肋骨骨折的患儿,在前期主要接受下肢毁损伤截肢、颅脑损伤手术等治疗,术后回到ICU病情仍然极其危重,但为了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今后的生活质量,小儿外科决定尽早对患儿进行安装假肢的手术。

坚守:创造震撼成绩

作为科室管理者,康焰教授不仅随时调整管理流程和进行具体的部署工作,对每个地震伤员的病情更是了如指掌。为了保证对伤员病情观察和治疗的连续性,他舍小家顾大家,康焰教授的妻子作为华西医院麻醉科的一名医师,在地震发生后也是全身心地投入了繁忙的抗争救灾工作,由于他们工作的特殊性,从地震发生后到现在都没有来得及好好的聊上几句,各自都始终工作战斗在第一线,把自己的爱完全奉献给了地震伤员。康焰教授自地震发生后,坚持工作在第一线不休息,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由于严重缺乏睡眠,每天都是红着眼睛,但是面对大量抢救伤员的病房工作和繁琐的事物性工作,他仍然精神抖擞,思维敏捷,在他的领导下,每位医护人员各职其责,通力合作,顺利有序地进行紧张繁忙的救治工作,使伤员转危为安。

4月21日早上10点15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SICU病房探视地震伤员。在病房里,康焰向总理汇报了部分伤员的治疗情况。李克强总理对医护人员的辛勤工作表示肯定,并鼓励大家:“华西医院是收治地震伤员的主要医院之一,本身就有较强的技术力量,要把全国有经验的专家请到华西医院来一起参与救治,要尽最大努力减少伤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三分治,七分护,医院要对地震伤员精心护理,让病人能够身心完好的出院,这是全国人民的心愿。感谢华西医院全院医护人员、职工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努力。”

“总理的看望温暖和鼓舞着我们!”康焰主任坚定地说,“我们必将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与伤员和病人共同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共同见证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作者:宣传统战部 来源:宣传统战部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