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抗震救灾“党旗飘扬,党员争先”——战地体会芦山-宝兴六日记 2013.04.28

芦山地震,我参加我院第一支医疗救援队第一时间奔赴灾区,转战芦山宝兴,历时六天五夜,亲身经历和亲眼目睹了太多的沉重和感动。

4月20日晨,我在家中,地震发生时不知道震源在哪里?有多严重?当时也没想到我会去灾区,只想到科室的200多病人有没有问题,我立即赶到病房,车上才知道雅安芦山7级地震。正在病房安抚病人,协调各医疗组安排出院腾出床位时,医院通知神经外科需派一名副主任出征。责无旁贷,我带着几分紧张于10点半左右出发。成雅高速比较通畅,荥经出口下后路旁陆续发现民房有不同程度受损。过荥经后,开始堵车,一边峭壁,一边深沟,车行缓慢。军车失事,我们参与救治,协调伤员到荥经中医院救治后继续前进。下午两点半,赶到芦山县人民医院。医院是512震后所建,主体建筑尚好,坚硬的花岗石地面却被拉裂有10厘米以上的裂口。现场有些混乱,医疗单位各自为战。曾勇副院长组织成立临时党支部,曾院长任支书,我任支部委员。曾院长亲率一队深入灾情最重的宝胜乡,我们则在县医院组织筛查和转运病人。大部分重伤员已转往雅安和成都,我们首先将现场的伤者全部检查一遍,安排3辆救护车将伤者转至华西。同时搭帐篷,搬物资,建立临时营地。其间还接到雅安市人民医院求援,派遣骨科和神经外科医生支援。5点以后,和曾院长失去联系。开水供不上,队员们用温水泡面解决晚餐。7点仍联系不上曾院长,着急。9点多,曾院长率队返回,他们徒步于滑坡飞石之间,两人先后摔倒受伤,协助直升机转运四名重伤员离开。10点以后,送病人回华西的队员陆续返回,其中一组队员凌晨两点多才到,一路堵车,耗时9小时。晚上,帐篷没有垫子,队员们在地上,倚着药箱,裹着军大衣,伴着频繁的余震,忙里偷寐。

4月21日,凌晨5点,指挥部通知开会安排救援工作。多只医疗队被派往乡镇,华西受命留守芦山县医院,负责送来伤员的评估,紧急处理,协调转运。上午,我们对所有伤员再次检查,发现解放军42医院收治的一对母女,地震时妈妈和3岁女儿在路边行走,山上石头滚下,母亲将女儿紧紧护在胸前,致右侧上下肢多处骨折,而女儿仅有软组织损伤,我们简单处理后安排转回华西。经宣传部姜贤飞协调(贤飞非常辛苦,既要和多家媒体沟通,又要收集资料,还要安排后勤保障等一系列杂事),我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场连线介绍了我们的工作情况和这两个病例。白天仍然余震不断,但方便面已可有开水泡,加上医院紧急送来睡袋等物资,条件比第一天有所改善。

4月22日,芦山到宝兴道路打通,受指挥部指派,我们转战宝兴。一路滑坡飞石不断,我们若干次停车等待,平时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走了4个小时。此前已有我院的另一只医疗队空投驻扎。刚一会师,就有一胸部头部多发伤患者送来。我和胸外胡杨医师会诊后决定头部暂不手术,胸部需安置胸腔闭式引流。胡杨对患者实施手术后,伤者情况改善,转回我院继续治疗。宝兴可以吃到热饭和一点肉食。连续没有得到规则的休息,曾院长腰痛加重。

4月23日,是车队师傅范晓波和胸外医师胡杨生命中特殊的日子。成立党支部以后,队内先后多名同志表达了希望加入党组织的愿望和决心。经支部会议讨论通过,先后参加彝良和芦山抗震的范晓波同志和胡杨同志被批准火线入党。党旗挂在帐篷上,没有党章,我只能拿着手机下载的誓词领誓,简陋却庄严。由于宝兴地广人稀,山高路远,加上塌方路断,有些村民不能到达县城得到及时的医疗,所以决定医疗队进村入户,送医送药送温暖。我们的年轻队员冒着夜雨,更冒着塌方滑坡的危险,整晚驻扎在村上。

4月24日,曾院长再次亲自带人徒步背药到最远最艰辛最难走的新民村,往返3个小时。我们的队长总是把自己放在最危险的境地,他从没有疾言厉色的批评过哪个队员,却用自己的行为和人格魅力征服了全队。对于他,我们除了敬重,还有感动。我和手术室小姑娘李芳在苟山村为村民诊治,充分感到村民的朴实和善良,我们仅仅做了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村民们却感激不已。灾后本来生活困难,他们却拿出了最好的待客菜。老腊肉和热菜汤是几天来吃得最爽的一顿。下午,学校杨书记周书记,医院敬书记李书记在统筹全面救灾的繁忙事务中,冒险抽时间赶到前线看望我们。当敬书记含着热泪感谢和鼓励大家时,我渐渐地不敢正视她,我知道我很难控制自己的眼泪,没有委屈,只有感动,为关心我们的领导同事家人,为并肩战斗的战友,为善良朴实而顽强的人民。书记主持了我们支部的第二批火线入党仪式,手术室的两个小妹妹涂雪花李芳和急诊科的男护士佟乐成为这个先进组织一员。

4月25日,医院决定换防,我随队撤回。回家的路依旧不平坦,因为塌方滑坡交通管制等原因,3多小时的路程我们走了8小时。李院长敬书记亲自迎接大家,张院长李书记陪我们共进晚餐。从残垣断壁,灾民满地,帐篷云集回到了熟悉的环境,身体明显放松了,精神却还未完全从地震现场转回,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却又挥之不去的情绪,震撼,忧伤,自豪,感动,我难以言表。

六天的经历,艰苦却充实。如果需要,我随时可以再次出征,但我确实希望永不重复,我们的人民伤不起。祈愿四川平安!中国平安!


作者:刘艳辉 来源:神经外科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