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雅安芦山发生7.0级地震,再次的强震撼动了中国,国人悲痛,多少鲜活的生命,在短短的时间之内被无情灾难夺走。地震发生后,小儿外科党支部所有支部委员和党员干部第一时间赶回病房,第一时间组织开展病员的安抚和维护稳定的工作。第一时间明确救治工作人力专业优先、党员优先,为伤员救治工作提供人员保障。同时,发动广大党、团员组织动员和协助择期手术病人办理出院手续,为重症灾区患儿空出床位,为伤员救治工作提供物质准备。在科室党政的密切配合下,当天10点之前,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包括第二综合)、抢救物资均已全部到位。地震患儿进病房后,快速分流,专业对口管理,与小儿ICU,脑外科等科室对危重患儿进行多学科交叉管理,积极跟进患儿病情发展。同时主动对自愿者及媒体进行管理,拒绝一切不尊重患儿及其家属的采访及捐赠。小儿外科党支部也将心理治疗作为抗震救灾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科学救治,身心救治”,并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使用震后医患沟通技巧;帮助他们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身心健康。
在这次芦山抗震救灾中,科室老中青三代党员勇挑重任,形成一段争相传颂的救治佳话:
71岁的科室退休老党员彭明惺教授是小儿骨科的全国知名专家,被誉为小儿外科骨科矫形组的祖师爷。地震发生当日下午,老人家即赶到病房,查看灾区小朋友病情,为一线医生决定手术方案提供专业指导并表示自己今日将不离开医院,可随叫随到为灾区患儿的治疗提供意见。彭教授曾经接受过大手术,膝关节也有问题。她不辞辛劳,每天坚持为灾区患儿查房,解答家属有关孩子康复、治疗的疑问。
共产党员刘利君教授是小儿外科一级专家,小儿骨科教授,在5.12汶川大地震时,他在自己刚经受了手术治疗还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亲自赶赴急诊手术室,与骨科专业组医生蒋欣、唐学阳一道,连续工作48小时,完成50余台手术,使每一位灾区小伤员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在5.12地震后被党组织“火线”吸收入党。4.20芦山地震后,他又站在了救治伤员的第一线,他和另外一位党员蒋欣医生在地震当天便住进了病房。地震当天,为了给地震患儿腾出床位,刘利君教授向自己所管的择期手术病人进行解释安抚工作,并取得了患儿家属们的理解。地震患儿进病房后,刘利君教授第一时间对孩子伤情进行评估,带领他的手术团队研究治疗方案。并将所有伤者家长集中在一起,详细讲解手术方案,对孩子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期康复情况进行说明。在随后的两天里连续高强度的工作,和蒋欣医生一道完成了11台手术。
共产党员蒋欣医生第一时间主动站出来,依次查看所有伤员,虽然对治疗有相当的把握但是仍然向刘丽君及彭明惺虚心请教,地震当天就独立完成了三台复杂,大面积缺损的开放性手术。当天连续工作了20小时,在休息了几个小时后第二天又同刘利君教授一起完成七台手术。每天不辞辛劳的为受灾患儿查房数次,关注患儿的功能锻炼问题,建议并指导团支部开展早期功能锻炼的活动。
共产党员江君医生,小儿骨科医生,在地震发生后,把自己怀孕的妻子托付给父母照顾,第一时间赶回病房并向党支部主动请战,要求到灾区一线和抗震救灾最需要的地方去。根据科室的安排,江君医生随我院12名队员组成的第一支到达宝兴县城的空降救援队到达灾区第一线。立即就投入了对地震伤员的救治中,对刚到第一线的高强度工作和恶劣的居住环境,江君医生没有一句怨言,很好的完成了伤员的救治工作。还随着救援队冒着塌方及飞石的危险,外出会诊救治偏远山区的伤患。在黄金救援72小时之后,江君医生没有放松,而是深入到受灾群众中去,为群众提供日常的医疗服务,并且第一时间为科室发来图片。与科室保持联系从不说苦,只说没有问题。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医生,还有住院医师党员、研究生党员孔飞腾、王奕,何涛贞等,地震发生后他们都第一时间赶回病房并向支部主动请战,要求到灾区一线和抗震救灾最需要的地方去,并积极主动的参与了外科急诊救治工作。还有休产假才两个月的金建莉护士也主动要求参与救治伤员。地震当天,科室党员干部带头通宵值守、当晚全部值班医生均为党员、护理加强班党员带头、小儿骨科专业组全体党员通宵值守。
小儿外科的共产党员们在这次的救治中,总结了汶川地震的经验“科学,有力,有序,有效”的进行抗震救灾的工作,用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员本色,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