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的日常采购一直是医院的管控重点,药品计划的生成涉及人工核算,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因此,在风险梳理过程中,临床药学部按照风险发生可能性大小、发生频率高低、后果严重程度及影响范围等标准,将药品日常采购工作评为较高风险环节,并认真思考、主动探索、积极推进,历经十几年时间,构建了一套权责清晰、风险点明确、监督完善的药品计划管理构架,尤其对药品“库存警戒限”进行了严格的防控。
针对此环节,临床药学部首先对药品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应权限进行了认真梳理,药库不同岗位人员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基于药品使用数量和缺药情况,对药品“库存警戒限”进行维护和调整,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形成相互监督机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通过临床药学部与信息中心的沟通,目前我院药品计划由药品管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其准确性已获得很大提升,大幅降低了人为影响因素。当临床药品用量波动,产生高低限维护需求时,药库相关人员根据需求讨论后形成处理方案,共同签字确认,经分管主任、主任审批通过后,交信息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执行。此外,为保证数据的真实和有效,临床药学部还建立了抽查机制,通过不定期随机检查,以确保“药品计划数量”与“库存警戒限”指标真实、合理相关。
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已成为全党的工作重点,腐败“零容忍”高压态势持续增强,廉政风险防控建设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在防控工作中,首要的是制度完善、流程清晰,明确相应风险点及风险等级,其次需要制定防控措施,采用相应的人防、物防、技防针对风险点实施防控。临床药学部主动把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中,紧密围绕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风险点,切实转变工作方法,巧妙使用技防措施,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腐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