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呼吸危重症与呼吸治疗

一、概况

上世纪90年代,呼吸病学独立于危重症医学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呼吸病学前辈意识到,没有危重症诊治能力的呼吸科不是完整的呼吸科,呼吸病学应与危重症医学“捆绑式”共同发展,我科危重症医学专科研究方向正是萌芽于这一时代背景之下。我科于1993年在内八病房(呼吸病房)设立呼吸监护室(4张病床),至1998年呼吸科病房整体搬至现第五住院大楼5楼正式设立6张RICU 床位,2003年1月25日第一住院大楼正式启用,RICU与加强医疗科(现重症医学科)共用现综合ICU床位,呼吸科设1个医疗组独立管理,床位数视患者多少而定,大致维持在6~15张不等。2013年国家卫生部鉴于医院对汶川大地震的突出贡献而资助医院的“感染ICU”项目完成,同年12月16日RICU重新挂牌设立于现在信息楼3楼,共20张床位。

1996年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资助华西医科大学99万美元建立医学技术项目(Allied Health Professionals Program),比照美国医学技术专业教育,于1997年在国内第一个开办了本科——医学技术专业,包括呼吸治疗专业方向,填补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医学技术专业教育的空白,开创了医学技术专业本科教育的先河,并发展成为国家学科分类医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也为危重症医学专科研究方向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持续发展的基础。2008年医院正式设立呼吸支持治疗中心,2012年呼吸内科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本专科研究方向负责人梁宗安教授是国内第一位医学技术系主任,也是第一个呼吸治疗专业方向负责人。目前呼吸危重症与呼吸治疗专科研究方向已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接轨、国内领先、西部一流的专业体系,临床、教学、科研能力突出。

二、专科方向与团队

以呼吸科病房、结核病房、RICU及呼吸支持治疗中心等为依托,为院内/外呼吸衰竭及/和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支持和其他生命支持。

本专科研究方向团队目前有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2人的骨干团队,含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主治医师、讲师、呼吸治疗师20余人。团队成员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等专业学术组织有任职,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力。

三、科学研究

团队成员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项、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及省市的多项科研任务及横向课题,开展呼吸支持、呼吸衰竭、重症慢阻肺、重症肺炎、ARDS等方面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包括N Engl J Med、Ann Intern Med、Chest、Crit Care等专业期刊发表SCI论文数百篇,引领学科发展。

四、教学特色

本专科研究方向拥有一支理论基础扎实、临床思维清晰、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课程设置科学、系统,是临床医学暨医学技术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团队长期承担呼吸病学及呼吸治疗专业本科教学、住院医师暨住院呼吸治疗技师规培、PCCM专培、PCCM专修/单修、呼吸治疗进修人员培训、机械通气高级研修班、华西医院呼吸机模拟培训中心等教学任务,为西部及国内相关单位培养高级呼吸危重症与呼吸治疗相关专业技术人才。

五、诊疗技术

本团队所在基地拥有国际、国内先进的临床诊疗设备,常规开展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技术、气管镜检查、呼吸生理监测、呼吸治疗过程监测与效果评估、血流动力学监测、人工气道的管理、特殊医用气体的使用、呼吸康复治疗、体外膜氧合技术等先进技术,为重症肺炎、重症慢阻肺、重症感染、呼吸衰竭等呼吸危重症患者及终末期肺病肺移植患者实施综合治疗,致力于提高患者救治率,降低救治成本,改善疾病结局与长期预后,改善重症患者生活质量。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