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泌尿外科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AU)成立于1973年,在世界泌尿外科的实践、研究、教育方面具有领导地位,出版包括 European Urology(2021 IF : 20.096)在内的泌尿外科顶级刊物,已有超过16000名医疗人员加入其中,其发布的指南也是泌尿领域公认的最高质量和水平的权威指南。2021年,欧洲泌尿外科协会发表了第一版《Urethral Strictures(尿道狭窄)》诊治指南,我院王坤杰教授团队共有4篇研究论文被该指南引用[1]。
(我院泌尿外科王坤杰教授团队4篇研究论文被该指南引用)
在被引用的4篇文章中,有2篇为原创性临床研究成果。基于多年临床经验,王坤杰教授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多种尿道修复重建创新术式,并对华西医院泌尿外科丰富手术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团队特有的临床研究成果。
01 尿道成形术手术切口的选择
第一篇临床研究对尿道成形术手术切口选择进行探索。自尿道成形术问世以来,经会阴部皮肤切口最常用的是两种手术切口,即倒U形切口和经会阴中线垂直切口,然而没有研究比较这两种尿道成形术切口的并发症发生率,各指南也对切口选择的推荐莫衷一是,尚未形成统一意见。由此,王坤杰教授团队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接受经会阴中线垂直或倒U形切口行尿道成形术的461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了两种入路在尿道成形术的手术效果,结果发现尽管经中线切口和倒U形切口都有可能进入后尿道,但中线切口入路能显著减少会阴浅部和阴囊后部神经和血管的创伤,并与手术部位感染率(经会阴中线垂直切口:3.1% vs. 倒U形切口:16.4%)和住院时间缩短有关,因此认为经会阴中线垂直切口入路比经会阴倒U形切口行球部尿道成形术和后尿道成形术更安全。此外,王坤杰教授团队在四名遗体捐献者上对研究结论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倒U形切口神经血管损伤主要为会阴或阴囊后血管皮支及会阴神经,而中线垂直切口损伤的神经血管分支较少,损伤范围也较小,并通过数学公式计算证实倒U形切口的血管和神经比垂直中线切口大约多1.6-2.0倍,且两种入路的视野相似,进一步证实了大样本临床研究的结果。本研究设计研究严谨,论证翔实合理,为尿道成形术的手术入路方式选择提供指导性意见[2]。正因如此,该研究成果在EAU首版《尿道狭窄》指南的“6.3.4.2 Types of perineal urethrostomy”和“6.3.5.2.2.1 First urethroplasty for post-traumatic posterior stenosis”部分中被引用,据此指南建议:“(创伤后后尿道狭窄的首次尿道成形术中)应经垂直中线切口进入后尿道,证据等级:强烈”,清晰地解答了关于尿道成形术手术切口选择悬而未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