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第一次上高原。傻傻地坐在车里,满脑子想的都是“高反会是怎样的?”车行到了一座山,顺着盘山公路向山顶而去。同行都是常去高原的“老手”,随着上行,欢快的按着喇叭,“声音变闷了!”“打火机还打得着不?”“薯片要炸了吧?”……我从自己的思绪里抽离出来,也加入了欢快,高原原来是这样的?好像也不很难受啊。戳着像气球的薯片,按着时灵时不灵的打火机,很快就到了山顶。天阴阴的,风呼啦啦地吹着经幡,残雪盖着山头,空气寒冷而锋利。“梦笔山,海拔4114”。拍拍照,走走看看,不愉快的身体感受很快把我逼回了车里,我们下山了。那时的我并不知道,梦笔山是红军长征翻过的第二座雪山,是那场不可思议的壮举中走过的一个天险……几年后,当我听到长征路上“梦笔山”这个地名时,惊讶地想起那个匆匆路过的山顶。这才恍然,那公路并不是自来就有的,那愉快的上山旅途,并不是一直都那么愉快。
那是第一次自驾进贵州。四川境内的高速宽阔平直,很快便从成都开到了四川的边界。谈笑间,汽车跨过了一条河:赤水河。“四渡赤水”,是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故事。赤水,便是此行第一站。在城中闲逛,只见这边饭铺前排满了寻找美食的人,那边街面上摆满了待沽的石斛,熙熙攘攘,热闹繁荣。书里那带着悲壮气息的赤水,与眼前的赤水,是那么的不同……整顿完毕,上车再出发。早就耳闻贵州山多路险,接下来会不会很惊险?担心,在驶上高速的那一瞬间释然了。平整的高速路、完备的路面标识、细心的避险车道……精心建设的道路,在仿佛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就好像一条架在山间的天路。是的,天路!因为高速延伸在一个又一个的桥上。那些桥连起了一个个的山头,车行路上便是在山顶云间穿梭。这便是那些闻名世界的桥吧?全球最高桥梁前20的排名中,贵州就占了14座。“世界路桥看中国,中国路桥看贵州”,曾经那个地无三尺平的山区,现在俨然已是国际桥梁建造的标杆。走着走着,忽然想起了刚刚走过的赤水。难怪有那样的繁荣啊,这天堑变通途的奇迹,不正是从过去走向未来、从贫穷走向富裕的高速公路吗?
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唱坝。高原上的五月,草甸上的草已经抽出了长长的一截,可还是嫩绿色的,一点也不扎人。风不大,天气格外好,周围的雪山看的一清二楚,不远处红军棚子垭口上的皑皑白雪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的白。这草坝子是松潘县石坝子村方圆20里最好的观景平台。天气好的时候,大家就喜欢在这个坝子上唱坝——唱歌,跳舞,煮上一锅藏火锅,切一大块手抓肉,再沏上一杯酥油茶。前一天我们带着医疗书籍和药品,为村民们的医疗条件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善。今天我们就被叫做“省上的客人”,被村民们拉来一起唱坝。多惭愧啊,可是村民们多热情啊……酥油茶是粉红色的,是石坝子村的特产,也是我喝过的最好喝的酥油茶。这么好喝的酥油茶不知道当年红军翻越雪山到达松潘的时候有没有机会喝上一杯呢?1935年5月红军进入岷江峡谷后为夺取松潘,经茂县松平沟翻越 “红军棚子”。这里才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大家唱起来了,能歌善舞真让人羡慕。村上的条件变好了,配了自来水,修了公厕,通了公路,大家唱坝更多了。“欢迎你们再来啊,省上的客人!”来,我们一定再来!下次我们会带着更多的知识和药品来,为石坝子的致富路保驾护航、添砖加瓦!
那是,我第一次想起,自己也曾走过一些长征走过的路。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那些路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是,我第一次明白,致富之路并不只是一条路,而是千千万万的心,用真诚和希望铺就的未来之路。
愿这些路,愿走在路上的中华民族,愿带领着我们铺设大路的党,永远光明!永远健康!
作者:柏琳 编辑:史杰蔚 刘欢 来源:科研一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