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预约
就诊科室: 胃肠外科
医生姓名: 胡建昆
就诊日期:
就诊时段:
就诊地点:
预约挂号费用:
就诊卡:

-就诊卡-

  • -就诊卡-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个
注意事项:
提交
专业擅长
精益求精,规范创新,努力提高胃癌患者长期生存效果
个人资料 更多医生
胡建昆 外科党总支书记 胃肠外科副主任 胃癌研究室主任
科室:胃肠外科 亚专业:胃癌
个人简介:

胡建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党总支书记,胃肠外科中心副主任,胃癌研究室主任,胃肠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英国皇家外科学院委员(Fellow of Royal College Surgeon),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负责人,四川省第十一批学术及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卫生部医政司普外内镜诊疗技术评审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通讯评审专家。
消化道肿瘤外科学专家,临床方面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外科工作,积极推广胃癌规范化手术。开展了胃癌外科循证医学研究,积极推动和开展胃癌外科领域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提出“顺向式模块化腹腔镜胃癌淋巴结清扫”,牵头制定中国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质量控制专家共识(2017版)。基础研究方向主要以胃癌的发病机理、微创治疗和胃肠肿瘤干细胞为重点。国际上首例报道同时从胃癌原代细胞及患者外周血中分离鉴定出胃癌肿瘤干细胞,发表在Nature系列出版物Cell Research 杂志。开展胃印戒细胞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研究,国际上首次发现并报道CLDN18-ARHGAP26融合基因与胃因细胞癌化疗敏感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消化道肿瘤临床及基础科研项目10余项。承担了国家863项目、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等项目的研究。发表论文160余篇,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培养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35人。

学术任职
职务
四川省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创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微创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外科学组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外科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胃肠肿瘤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胃肠学组委员
成果展示
教学成果
规划教材
教学成果奖
医疗成果
医疗新技术
科研成果
代表性论文
专家共识
科技成果奖
医学案例

2020年3月,我院胡建昆教授团队完成了一例转化治疗成功后的胃癌D2全胃切除病例。该患者为54岁,男性,1年前经胃镜及活检诊断为胃癌,全腹部增强CT提示胃癌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评估为cT4aN3M1,No.16 LNs+。考虑胃癌合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已属于IV期病例,无根治性手术治疗指征,经我院胃癌多学科(MDT)治疗团队讨论后患者于腹部肿瘤科完成了化疗、靶向治疗及放疗的联合治疗,腹部肿瘤科治疗后行全腹部增强CT、PET-CT等检查评估胃原发肿瘤病灶明显缩小,胃周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退缩,化疗后评效肿瘤部分缓解(PR),于2020年3月行腹腔镜探查,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肿瘤明显退缩,累计固有肌层,清扫淋巴结均未见肿瘤转移,术后病理分期为ypT2N0M0Cy0,该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术后并发症,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3次后顺利出院。
该病例治疗过程是我院胃癌规范化外科治疗的缩影,对于进展期胃癌及晚期胃癌,基于胃癌多学科联合治疗模式基础下进行腹腔镜探查、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放化疗转化治疗以及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已成为我院胃癌综合治疗体系的重要内涵。例如此病例,初诊时考虑IV期病例,本已失去手术机会,在多学科治疗团队的协作下,结合患者病情,制定了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全身系统治疗;经转化治疗成功后患者肿瘤明显退缩,先进行了腹腔镜探查排除腹膜转移等可能,避免了因腹膜种植转移导致不必要的“开关腹手术”,后进行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而术后的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早期介入,对预防腹膜种植转移起着积极的作用。

新闻动态
科普专栏
更多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