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门诊部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60人、发展对象4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申请入党人员7人。门诊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兼具人群密集、流动性大、患者随机的特点,日均门诊量近2万人次,单日流动人流量近5万人。做好疫情防控、避免院内交叉感染责任重、压力大。在院党委和门诊医技党总支领导下,门诊部党支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迅速落实医院部署,迅速布防、组织有力,广大党员挺身而出,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勇担使命,做实做细三级预检分诊
自 2019 年 12 月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周边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肺炎以来,我国 30余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相继报告确诊及疑似病例,并启动一级公共卫生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1月17日,根据医院统一安排,门诊部主任饶莉现场指导进行门诊一楼预检分诊台布局调整,调配人员,配备物资,落实三级分诊流程。第1级分诊:门诊设立发热预检分诊台,与咨询台完全分开,配备红外线体温监控仪、手持体温枪,及时发现发热病例。第2级分诊:在门诊各护士站设体温检测点,并询问流行病学史,及时发现疑似病例。第3级分诊:门诊医师接诊患者时询问患者有无发热和流行病学史。发现发热患者,立即给患者及其陪同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由诊区护士或分诊护士陪送到发热门诊,并做好登记记录。1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来院督查,详细询问了门诊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就诊流程并给予高度认可。
组织有力,做实做细节后门诊开诊部署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面前,“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医护人员们冲锋在前。程南生副院长亲临一线、身先士卒,门诊部管理小组饶莉、申文武、袁璐、何晓俐等同志和部务会成员集体取消休假,回援待命,门诊部党支部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干在实处。1月26日(初二),程南生副院长第一时间主持召开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布置会”,组建门诊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第一时间筹备开展单进单出的人流动线管理,避免交叉感染,调配门诊人力资源,进一步落实门诊三级预检分诊体系、控制门诊人流量方案、门诊通道改造、门诊患者宣传引导方案、加强院内院外信息公示等。升级预检分诊措施,在每个门诊入口均安排志愿者和保安人员为所有进入人员(患者、陪伴和医务人员)测体温,一旦发现体温≧37.3℃,立即由专业护理人员陪同至发热门诊,准确排查、精准诊断,绝不漏一例病例,确保门诊工作高效调度运转与质量安全。
1月28日(初四),主院区门诊顺利开诊,当日门诊量达3396人次,筛查发热患者7人,整体机制运行良好,门诊秩序井然,医务人员和患者都感到就诊时疫情防控更加安全、更有保障。参与门诊一级预检分诊的同事说,印象最深的是程南生副院长,他早上来得比我们都早,第一眼觉得他很高,感觉有点威严,相处下来感觉很亲切,他总是冲在最前面,让我们很佩服。
不忘初心,共产党员勠力冲在前
在此次防疫战役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有“光荣的逆行者”,有“抗击疫情的守护者”和“最美的坚守者”,更有“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的全体共产党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身边的一个个共产党员,一个个榜样勠力冲在前,更串联起防疫抗疫的强大动能。重大疫情一级响应启动,门诊党支部党员们纷纷报名支援一线,主动请战,全员自发集结成都待命,51名党员请缨加入门诊医技党总支抗冠党员预备队。一门诊入口预检分诊处,党员值守27人次。党员挂牌上岗、亮明身份,自觉接受监督,在防疫阻击战中当先锋、作表率。
初二清冷的早晨,何晓俐同志的身影已出现在医院,开始奋战在工作一线,在医院、护理部、门诊部的部署下,做好门诊部开诊前的各项准备,如就诊通道梳理、病人流动路线的设计与标识、医生停诊后相关后续事宜、防护用品准备、物资配送等工作。所有的这些工作,何晓俐老师都亲力亲为参与其中,反复核实,只为确保节后开诊前工作的万无一失。多日的劳累,加上冬日飒飒寒风中的早出晚归,科护士长何晓俐同志突然出现头颈部疼痛难忍,并放射至耳心,连说话都极为困难,无法正常工作。经过封闭治疗后,仍不得不使用颈托固定来缓解疼痛。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依然没有休息,继续选择了坚守在抗疫一线,忙碌中有条不紊地处理着各种来电,各类工作群消息,指导门诊的相关工作,她坚称“其实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何谦护士长表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8岁年轻党员李景宇热血激昂,夜不能寐的写下“我志愿报名申请加入抗病毒事业,加强我华西疾控力量!不计报酬、无论生死,随时待命!”
退休返聘的任小丹同志,30年党龄,38年护龄,现年56岁,请愿加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队伍,她说:“我曾在2003年参加抗击‘非典’,具有发热病房工作经历,有战疫经验,作为医务人员、作为党员,我义不容辞”。
12年党龄的主管护师苟悦请求到一线去,到最危险的岗位去,与一线同仁分担重担。
日间病房副护士长张雨晨率先报名参加医院应急储备队,成为第一梯队的队员,她说:“作为护士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这样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的时候,我不带头去,谁去?”。
产后的母亲杜娇娇,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还在家休产假,得知科室工作群里大家踊跃报名去前线支援,她立刻联系护士长说,她的家里人都支持她的工作,如果有需要,她随时归队。
按照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日间手术中心的彭小华、张素清、覃朗三位同志参加了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
这就是“华西精神”,不忘初心,保卫人民健康;这就是“华西精神”,勇于坚守和担当,为生命站岗、战斗!
星火燎原,党群携手守卫健康防线
防疫阻击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洁白的身影熟悉的面容,剑指尖峰,医护人员守卫人民健康,党群携手守卫健康防线。门诊部主任饶莉、日间服务中心主任马洪升等深入到一线,按照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有条不紊的安排科室工作,看望慰问门诊部各个院区、各个单元、伤口治疗中心、PICC中心等坚守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要求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相关工作,思想上要紧跟党中央的部署,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做好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工作,稳定群众情绪,增强社会信心;做好预检分诊、感染控制工作,守卫人民健康,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贡献;强调我们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叮嘱大家做好防护措施、就餐休息隔离,保证自身的健康安全。为保持最好的“战斗”状态,门诊制定轮休计划,党员全员上阵,群众轮转休息、积蓄力量,以最充分方案做最长期奋战准备,携手守护好健康防线。
清晨的太阳还未升起,华西医院门诊内外已经动起来了。门诊入口排满了患者,医务人员手持体温枪紧张的忙碌着,扣动按钮“叮!体温正常”,寒风中他们一小时有时要扣动按钮800次,双手冻到没有知觉,双脚站到没有力气,大家依然坚守。为节约防护物资,在岗服务时间不喝水、不上厕所,成为常态,“为了患者的生命健康,为了和医院、政府一起打赢这场攻坚战,我们不怕苦、不怕累!”
各个咨询台医务人员一方面严格执行三级预检分诊,监测体温,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耐心指导患者正确戴口罩,做好新冠感染防控宣教,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相关规程;另一方面,按照相关规定为高风险科室的医护人员提供严密的防护,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更重要的是指导保洁员做好环境消毒,包括电脑屏幕、键盘、鼠标、刷卡器、操作台等,阻断传播途径。
医助们也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坚守在各个诊间,请问您有没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近期去过武汉么?有没有接触过武汉来的人,得体的话语,耐心的指导,安抚患者焦躁的心。
采血中心因采血涉及患者血液及体液标本,更是狠抓感染控制工作,对于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如采血操作台),选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其余物体表面选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另外每日对采血患者的座椅也使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确保患者安全。
因疫情防控需要,排班控制员刘瀚琳初一清晨即返回工作岗位,及时调整医生出诊信息、处理因公停诊任务,还利用工作空隙时间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
双向转诊办公室节后照常接待基层转诊患者,彭立蓉同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主动报名承担门诊开诊第一天主入口预检分诊工作,早上7点就上岗。
张会君、谭明英等同志在门诊办公室窗口耐心做好每一位患者的解释和安抚工作,处理并解决患者诉求和困难。
入院服务中心根据医院整体部署及科室计划,及时通知患者,并做好患者入院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导医周爱玲积极响应医院号召,放弃休假,主动申报志愿者服务,特别是接到我市血液库存告急的通知时,下班后动员家属一起献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医护人员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使命就是坚守岗位,守护患者;而党员医护工作者更是不惧生死,全力以赴,奔向了“战场”最前线。“致敬坚守,门诊在行动”,为了抗击疫情,我们许多医护人员都战斗在防疫一线,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武汉加油、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