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2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在疾病诊治过程中,首次成功实现了“当日入院当日手术”(以下简称:当当手术)。在过去,“患者入院等待人数众多”、“等待入院时间过长”、“术前等待时间长”,一直是长期困扰华西骨科医护团队的难题,很多患者也因为无法及时接受治疗而饱受病痛的折磨。该模式的实施不仅显著缩短了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和治疗成本,还节约了医疗资源,提高了医院运营效率,减少了对病床资源的占用,从而释放了更多床位资源,确保了疑难危重患者能够及时有效的住院治疗。最重要的是其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让患者深切感受到华西医、护、技、康多学科团队的专业性和紧密协作,创新并提升了患者在华西医院治疗期间的整体就医体验。
在“当当手术”工作模式准备期间,骨科管理小组在周宗科主任和闵理书记带领下多次讨论,曾建成医疗副主任带领科室相关工作人员也主动与医院运营管理部、医务部、医保办、门诊部、护理部、手术室麻醉中心等职能部门和兄弟科室充分协调,克服困难并强有力的推行落实细节。在科内,周宗科主任与曾建成医疗副主任多次利用周四多院区电视晨会进行政策宣教以及实施细则培训,逐步在骨科推进实施“当当手术”的工作模式。
“当当手术”工作模式正式开展后,骨科医疗团队便开始构建门诊全流程检查机制,将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择期手术患者库”。并转变团队工作模式,从“人等床”转变为“床等人”。在医院政策的支持下,多方面工作人员(包括主刀医生、一线医生、麻醉医生、病房护理团队、手术室护理团队、入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以及病房陪护团队)共同努力,成功地将“六大全流程”(术前检查、术前评估、麻醉评估、术前讨论、术前文书、手术申请)提前进行。此外,还将骨科成熟的“加速康复模式”与“当当手术”相结合,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以守护更多病友的脊柱健康。
此次实施“当当手术”工作模式的首批3名患者均是腰椎管狭窄症伴退变性不稳的患者,经入院前的充分准备和康复训练后,于入院当天在全麻下行微创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手术),术后2小时即戴支具下床行走,24小时内顺利出院。这3名患者的顺利出院,标志着“当当手术”的工作模式在骨科疾病治疗中得以实际应用。值得注意的是,这3名患者的居住地都在大成都范围之外,有一位来自云南省昭通市的患者更是表示:由于路途遥远、人生地不熟,所以之前一直都担心治疗的效果。然而,华西骨科曾建成医护团队此次实施的“当当手术”工作模式,让她颠覆了对求医路的认知,不仅及时高效地解决了她躯体的疼痛,更是让深刻感受到了“家国情怀、平民情感、休休有容、革故鼎新”的华西文化。
借助新技术、新疗法、新合作、新模式,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不断探索医学前沿,一直是华西医院骨科努力的方向。未来,华西骨科将在医院坚强有力的领导下,一如既往开展扎实高效工作,守护患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