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快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建,3月27日,李为民副院长率领精神科、神经内科、呼吸、消化、心血管等12个专业的专家博士团共40余人,来到在地震中损伤严重的映秀镇进行医疗义诊活动。上午10点30分,在映秀镇中心卫生院,李为民副院长,天府早报舒家辉副总编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天府早报——映秀镇医学援助服务站”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天府早报——映秀镇社区心理服务站”两块牌匾授予映秀镇副镇长彭建军,映秀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曾跃。至此,映秀镇中心卫生院正式与我院建立长期医学及心理援助关系,映秀镇成为我院心理卫生中心设立的第6个社区心理服务站。
医学服务站:惠及映秀4万多民受灾群众
在授牌仪式上,李为民副院长表示要发挥华西医院在灾后重建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社区服务站的建立,华西医院将定期向映秀镇派出有专业知识、高技能、高水平的医疗专家和专业心理咨询师,为灾区人民提供完善的心理疾病防治网络,尽快恢复灾区人民的心理和躯体康复,促进映秀医疗卫生的重建。
据映秀镇副镇长彭建军介绍,这个医学服务站将惠及映秀镇周边的漩口、卧龙、银杏、水磨、耿达5个乡的4万多名受灾群众。
现场义诊:灾民吃下“定心丸”
中午11点,华西医院12个科室的28名专家博士在映秀镇秀坪社区参与了首场义诊,这也是华西医院在灾区组织的最大规模的义诊。虽然天空飘起了小雨,但是两个不到30平方米的板房活动中心里却挤满了前来看病的乡亲,“一直都觉得不舒服,但是这里治疗不方便,没想到今天华西医院的医生来到了家门口,看了病大家都放心了。”
据了解,在短短1个半小时的义诊中,共有150多名乡亲接受了医生的现场诊治,带去的价值1万多元的40多种药品都发放到灾民手中。
心理干预:实现本土化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孙学礼主任表示,在未来的心理医疗援助中,心理卫生社区要实现本土化,培训当地的基层心理医生是关键,同时还需要加快三级防治体系的建立,才能让灾民的创伤降到最低。
李为民副院长在谈及未来的映秀医疗卫生重建中表示,“预计今年6月,华西医院将把一套价值20万元的远程系统投入到映秀中心卫生院,届时通过远程会诊,映秀的老百姓可以享受到华西的医疗资源。”同时,华西医院还将加大映秀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对他们进行远程基础教育培训;并提供到华西学习进修的机会;加大急救、康复等临床专业技能的培训,“这些培养不仅有利于人民的健康,还有利于映秀卫生院学科的形成和医疗卫生的重建。”#p#分页标题#e#
(宣传统战部 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