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部署,全力救援,再显“铁军”风范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时,正值抗震救灾五周年纪念•灾害医学学术交流会,暨第十届华西骨科国际论坛在成都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名骨科专家以及参加08年汶川地震救援队的代表们一起参加了会议,全国抗震救灾医学专家云集成都。在场主持大会的我院党委委员、骨科主任裴福兴教授决定临时休会,并和骨科党支部沈彬书记、来蓉专家们紧急预估雅安地震伤员情况,商讨抗震救灾对策,另一方面指挥科室共产党员及其他所有人员全力投入抗震救灾之中。根据5•12地震救援经验,骨科是救治伤员的主力部队和重中之重,所以在地震伤员到达之前,就分流医护人员,准备物资、床位,做好救治地震伤员的万全准备。
20日早上10点,骨科党支部和科室在医院统一部署下,派出党员刘雷、孔清泉、入党积极分子张晖、王光林四位教授奔赴此次抗震救灾医疗最前线的芦山县人民医院,指导当地医护人员开展现场救治工作,安排党员刘浩、钟钢两位教授赶赴雅安市人民医院,指导进行急重症伤员的救治及转运。这是我院于地震当日紧急派出的首支医疗队伍,骨科医生们无条件服从医院安排。
为了全力应对抗震救灾工作,在党支部和科室行政的统一调度和指挥下,华西医院骨科第一时间暂停了平诊患者入院,动员尚未手术的择期患者及病情平稳的术后患者出院,迅速开辟了专门的地震伤员病房,紧急调用眼科B区和日间病房作为备用病房并准备妥当。4月20日当晚已接收来自雅安、邛崃、芦山县的地震伤员,并于当晚及时对开放伤进行手术,在手术抢救上病人康复上珍惜每分每秒。截至4月23日晨7时,骨科共收治地震伤员117人,他们分别来自芦山、雅安、蒲江、眉山、双流、郫县、名山、华阳、丹棱、大英、洪雅、乐山、大英、都江堰及成都等地区,近一半患者来自芦山重灾区,其中重症患者25例,危重患者2例,地震当晚,华西骨科已完成急诊手术24台,骨折复位石膏固定25例,骨牵引4例,目前仍有几十人等待手术,手术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党员不仅仅承担了对病人的医护任务,也全面保障了后勤人员、病人家属、外来医疗队的生活质量,加强了对老、幼、孕病人及家属的生活护理与特殊照顾,在伤员救治中,体现出一贯的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为灾区伤病员的筑起一道坚固的生命长城。
团队协作,抢救一线,凸显“先锋”旗帜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华西医院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抗震救灾的英雄人物,这当中,骨科的共产党员用行动撼动着每个人的心灵,用爱谱写了一首奉献的赞歌。在骨科党支部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引领下,党员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忘我工作、连续作战、不辞辛苦,不计得失,年轻的医生们长期站立工作,夜以继日参与工作。裴福兴、宋跃明、沈彬、曾利辉、李玲利、石锐、廖灯彬这些持续工作40个小时以上的医护人员都是共产党员,还有很多共产党员都冲在前面积极参与救援。
党员曾利辉自地震当日之后再也没有离开过病房,据了解,其丈夫也同在我院ICU病房坚守岗位,将不足5岁的孩子留给家人照顾。科室还有很多夫妻双双都在院内救援一线,正是这些医护伉俪们谱写了华西医院舍小家为大家的动人篇章。
武警受伤战士燕凯凯是21日于灾区执行抢通道路任务时,因突发余震,在疏散、护送群众至安全地带时躲避不及被飞石砸中,造成颈椎骨折脱位被送往华西医院骨科。武警和医护人员同是参与抗震救灾的“战友”,科室对燕凯凯的手术也十分重视,经过专家组讨论选取效果最好、创伤最小、恢复速度最快的手术方案,由党员刘浩教授实施手术,在后期治疗过程中配备康复师、心理治疗师、志愿者,由党员薄蕊等护士负责护理。党员薄蕊是骨一病房首位请战去灾区救援的护士,已经扎好包裹随时准备出发,最后也是遵从科室安排,积极投入到院内救援中来。
20号晚上,百岁高龄老人罗财发从地震前线送到华西医院的时候,此时距地震发生已经过去了14个小时。骨科六病房的医护人员在掌握老人情况后,一面为老人做各种检查确认伤势,及时为老人安排了两名高年资的特需护士随时守候在老人身旁,为其提供各种医疗护理,另外还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此外,医护人员还通过媒体朋友的帮助向外界发出了寻找罗财发老人儿子的启事,希望能联系到他的儿子……
截止4月24日8时,骨科累计收治了地震伤员130人,占全院总接诊伤员的二分之一以上,科室压力较大,任务繁重,但是共产党员们处处带头,科室人员齐心协力团结协作,诠释了“团结、实干、精业、奉献”的华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