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抗震救灾“党旗飘扬,党员争先”——记我院赴地震灾区第一支医疗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曾勇副院长 2013.04.25

强烈余震中,他带领医疗队员冒死前行;

瓦砾废墟里,他指挥医疗队员紧急施救;

乡村巡诊时,他肩负药品带领队员徒步前行!

他,就是我院4.20芦山地震医疗救援队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曾勇,这个在彝良地震中带领医疗队员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华西医院副院长,再一次挑起了重任。

临危受命  再挑重担

420日早上802分,房屋一阵剧烈摇晃,正在家中休息的曾勇立刻意识到“地震了!”摇晃停止后,曾勇默默的打包行李,因为他知道,这么剧烈的震感,肯定就在四川,而且就离成都不远。作为地处西部唯一一家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华西医院的副院长,作为一名有着丰富地震医疗救援经验的医务工作者,他知道,这又是一次硬仗。

拿着行李,他以最快的速度冲向医院,李为民院长拍着他的肩;“这次震中在雅安芦山,医院已经决定派出医疗队,彝良地震你是医疗队队长,这次只有你再挑重任了!”曾勇没有一丝犹豫,立即答应。“这29人我就托付给你了,除了完成救灾医疗任务,重要的是保障所有队员的安全!”李为民院长的一席话让曾勇深感责任重大。身为队员,他知道地震灾区地处山区,艰苦危险;身为队长,他更知所有队员的人身安全和生活保障都是他必须肩负的重担。

1005,由曾勇副院长带队,急诊、ICU、骨科、神外、麻醉等22名医护人员组成,7辆车组成我院第一支抗震救灾前线医疗队携带大量急需的救援物资赶往雅安地震灾区救援。

既是指挥者又是战斗者

通往震中的交通遭受严重破坏,道路的艰险远远超出了每位救灾医疗队员的想象,越往目的地走,沿途的房屋路面情况越严重。余震让山上的石头不时飞落,曾勇不断提醒每辆救护车小心,赶快通过。途中,医疗队发现成都军区武警部队翻覆车辆,发现有武警战士受伤,曾勇立即指挥医疗队员投入到救援工作中,伤情评估、现场抢救。

中午13点左右,医疗队抵达芦山,曾勇副院长即刻与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省卫生厅应急办取得联系,根据指示,医疗队驻扎在芦山县人民医院,负责对危重病人转运及抢救工作。曾勇随即把队员分成2组,一组负责对病人的分检,如果发现重伤病人,就交给第二组,负责转运病人,医疗救援工作有序展开,直到凌晨三点,医疗队员才完成病人转运。

抗震前线,大小余震不断,水电不通;食宿艰苦,吃方便面,睡帐篷是家常便饭;水土不服,天气炎热,帐篷中潮湿高温,温度40度的帐篷内空气令人窒息。曾勇和他的队员们忍受着身体的不适,全力以赴与死神赛跑,拯救伤员生命。

20日下午,根据抗震救灾指挥部安排,曾勇带领医疗队其中8名队员徒步两公里,向芦山重灾区前行。遇到一处塌方,山上飞石不断,曾勇不断提醒着队员,快跑,注意飞石,而他却被一块飞石砸中面部,当场流血不止。经过简单处理,他和他的队员再次启程,因为他们知道,有无数伤员还等着他们的到来。到达宝盛乡,医疗队员立即筛查出对四名重伤员,对他们进行紧急处理,并护送他们转上飞机,又开始对其余轻伤员展开救治。

21日,正在芦山县人民医院进行地震伤员抢救工作的华西医院医疗队接到华西附二院医疗队的紧急会诊邀请,一名5岁灾区患儿在帐篷里突发呼吸困难。曾勇立即安排ICU金晓东和麻醉科李晓强前往会诊,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判断患儿病情严重,病因不明,“往雅安市人民医院送,如果不行,直接送到华西医院!”曾勇给出了明确指示。

在雅安市医院经过CT扫描气道评估后,考虑患儿年龄小、病情严重,金晓东按照曾勇副院长指示,当即决定派出气道管理技术熟练和小儿危重急救经验丰富的麻醉专科医生李晓强和重症医疗专科医生尹万红、手术室护士李芳和涂雪花护送患儿前往华西医院。就在救护车刚刚驶进成雅高速公路入口处,高度警觉的麻醉科李医生和ICU尹医生发现患儿突然意识淡漠,口唇紫绀,判断患儿发生了完全性上呼吸道梗阻,需要立刻行气管插管。此时此刻,时间就是生命,李医生迅速从抢救包里拿出喉镜和气管导管,同时通知救护车驾驶员立刻停靠路边,随后果断迅速对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及时挽救了患儿的生命。随后,在开往华西医院的途中,李晓强医生、尹万红医生和两名护士轮流为小孩捏呼吸球囊进行人工通气,保障患儿呼吸顺畅氧供充足,顺利将患儿护送到华西医院。

22日,根据前方指挥部指示,救援医疗队完成了在芦山的救援任务,前往宝兴县灵官镇开展医疗救援。曾勇副院长紧急集合队员,清点物资。

从芦山出发经过灵关镇往宝兴县的路途危险,医疗队的一辆救护车被飞石砸到车顶,曾勇立即下车查看情况,幸好并无大碍,他又指挥着救援队继续前行,下午四点抵达宝兴县人民医院,并于医院在宝兴县的12名空投队员成功汇合。曾勇在详细询问了空投队员的医疗救援和生活情况后,他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了部署。

23日,接指挥部命令,曾勇派出4支医疗小组共15名队员,携带急救和常备药品,进驻三个行政村,在村民聚集点筛查伤员,并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咨询。曾勇带领队员前往新明村。由于塌方,路被砸断了,他带领队员们背负医疗物资,翻山越岭,徒步近3公里的山路,把物质送到村民手中,仔细查看每一位受伤村民的病情。在他的带领下,四支队伍共看诊800余人,发放药品30个品种,近2000份。

高强度的工作并没有压倒他们,看着一双双需要帮助的眼睛,华西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的每一个队员充分发扬了不怕疲劳、连续作战、无私奉献的精神,高质优效地完成了每一项任务。

党支部战斗堡垒的坚定实践者

曾勇副院长除了承担着医疗队队长的重任外,他还有一个身份——临时党支部书记。虽然地处震中,曾勇带领着医疗队的全体党员不畏艰辛、奋力救援,奋战在抗震救灾工作的第一线,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他经常给医疗队中的党员强调,我们要把最艰苦的任务承担下来,要时刻照顾自己的同伴。

党员们的事迹感动着医疗队的年轻共青团员们。他们努力向先进党员学习,在医疗救援中充分调动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了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为广大共青团员做出了表率。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曾勇请示医院党委,经党委批准,胡杨、范晓波、佟乐、李芳、涂雪花、何谦、陈弟洪7位同志火线入党。

除了参与到紧张的救治工作,曾勇还积极向社会通报灾区紧缺的物质。22日,《健康界》陈平溪记者发出一条新闻:《华西医院副院长曾勇:芦山最缺消毒物品》得到网友的转载和呼应,也让社会得知了灾区急需的医疗物质。

 

大灾面前,曾勇与每一位华西医疗队队员们同甘共苦、团结协作,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协助灾区医院医生为灾区病员救死扶伤、解除病痛,高效、精湛、细心的服务让灾区病员体会到了华西医院对他们的关心,为伤痛中的绝望者带来了希望的光亮,他们所展现出来的信仰坚定、党性至上的抗震救灾精神让每一位华西儿女所荣耀。

作者:刘欢 来源:宣传统战部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