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谦,1982年出生的一名急诊科普普通通的医生,一名在华西医院结束规范化医生培训仅3年的学员,一名尚未接收党课教育的群众,为什么能够从急诊科那么多申请前往雅安地震灾区的医务人员中脱颖而出,加入我院医疗队赴前线实施救援?为什么能够在灾区一线“火线”入党?
爱岗敬业干在前
虽然是华西临床医学院的学生,但何谦没有像大多数学生那样在本科毕业后继续就读,而选择了在很多人看来非常艰苦的规
身为急诊科医疗秘书,他负责科内医疗制度的制订、落实和监督。在优质医院评审、绿色通道推行、全科室人员的排班轮换、突发紧急事件中的人员安排等非临床管理工作中都活跃着他的身影。2011年,作为我院代表队队长,何谦带领急诊科选手参加由成都市总工会、成都市卫生局主办的“成都市第三届医疗急救知识技能大赛”,期间认真负责,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虽然他本人没有参赛,但他良好保障了队员的后勤,联络安排好了队员的培训工作。最终急诊科获得了团体三等奖,蒋耀文选手被评为优秀选手,这军功章里也有他的一半。
作为高年级住院医,何谦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诊疗技术担任了科室低年级住院医、进修医生和低年级轮转医生的教育培训工作,不仅参与集体课堂授课,也参与到了临床带教中,同时,他也是科内人员培训的老师之一。他的授课,理论与实际并重,用生动形象的案例向学员解释复杂的病理情况,使学生易于理解;他的带教,耐心细致,对学员们倾囊相授,用心无匹。日常工作之余,他对情景教学也非常感兴趣,科室派他外出学习,他不仅主动把习得的经验向科室管理小组成员进行汇报,与科室同事分享学习心得,同时也积极钻研如何在把情景教学融入到科室教学工作中,以增强学员的学习兴趣、提升科室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同时,他也热心于“全国高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作为我院学子的培训老师,他连续2年在春节期间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主动为学生进行辅导、培训,去年我院学子喜夺该项大赛的桂冠,何谦功不可没。
2012年3月-2013年3月,何谦担任了急诊科正住院总一职,按科室管理小组指示,负责全面将科室管理小组的安排落到实处。就职期间,他协助科室管理小组将科室管理得井井有条,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在圆满完成日常工作之外,他还成功接待了医院、科室层面的VIP病人,其亲切的态度、精湛的技术和良好的服务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满口赞誉。
急难险重冲在前
4.20地震发生后,身为四川省应急救援队员的何谦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我院抗震救灾救援队。事实上,何谦刚刚担任完住院总,按照惯例,他可以休假好好休整一番,可是他放弃了休假的机会,主动请战。科领导考虑到他良好的表现、精湛的技术以及汶川地震的丰富经验,派遣他随我院第三支医疗队赴雅安开展医疗救助。
双石镇是隶属于芦山县的一个小镇,被群山环绕。地震发生后,双石镇两边道路都发生塌方,道路完全堵塞,救援力量和物资无法通过车辆运输进去。对此,我院第三支救援队以空投的方式进入了双石镇。由于是空投,所携带的物资很有限,医疗队员自己的吃住都无法保障,尽管如此,队员们仍然尽自己最大努力抢救伤员。到达双石镇后,医疗队首先在双石镇卫生院设立了救治基地,对前来的地震伤员、慢性病患者、武警官兵等进行了救治。这个时候,何谦觉得自己这个全科医生的作用更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他说:“每个伤员的受伤情况和受伤部位都不同,但我都能或多或少提供一些诊治,这个时候就觉得学了急诊真好!虽然做的都是一些小事,但能感觉到自己所做的都是切实有效的,真真正正为伤员缓解了伤痛。”除了在卫生院驻点救治外,何谦还与医疗队员一起冒着塌方的危险前往双石镇各村进行救治,为他们处理伤口、缓解病痛,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心理抚慰。饿极而食、渴极而饮、徒步而行、和衣而寝,就这样,何谦和第三支医疗队其他队员们一起在芦山双石镇渡过了繁忙的4天,直至25日才接到上级命令返回医院。
何谦告诉记者,当他在双石镇进行救援时,其实没有太大伤感,一心就只想着如何诊治伤员、减轻他们的病痛。但离开时,看着孩子们高举着“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的纸牌,内心不禁充满了感动,为自己所为感到骄傲和自豪!当记者问起他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的时候,他挠了挠头,淡然地说:“交接好工作后,回去洗个澡、睡个觉,明天回科室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