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早上8点零2分,伴随着猛烈的摇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车队救护车班班长、中共党员刘永山从睡梦中惊醒。“不好,出事了。”有了512汶川地震的经验,直觉告诉他,这又是一次不小的灾难。虽然地震发生后,通讯暂时中断,刘班长无法与单位取得联系,但职业的敏感让他隐约觉得灾区需要华西医院,而医院们的医护工作者们需要车队,8点20分,并不当班的他出现在了华西医院车队调度室门外,随时待命,准备再一次奔赴抗震救灾的最前线。
日夜兼程,万里行医
4月20日上午10点,地震发生两个小时后,华西医院的第一批救援车队带着医护人员和救援物资迅速向灾区挺进。目前华西医院共有救护车12辆,其中7辆在第一时间被调到了救灾一线,其后又追加一辆,共2/3的救护车投入到了此次抗震救灾工作。受道路塌方影响,他们只能从云津绕至芦山,当日下午1点左右,终于到达芦山县,集结待命。按照前线指挥部的安排,车队王副队长载着华西医院救援队带队领导曾院长及数名医护人员马上前往此次地震的震中也是重灾区——太平镇,而其他的车队师傅就在芦山接受调遣,主要负责将重症伤员向华西医院的转运工作。
4月20日下午4点过,王队长到达太平镇,完成任务后又与华西ICU党支部书记金晓东前往另一处重灾区转运60名伤员,但时至8点过,由于道路不通,几次挺进都无法成功。王队长在落石不断的山边小道上都等待到凌晨2点,又接指挥部命令开往天全县。凌晨3点,王队长又从天全县启程于4点到达芦山战地医院,自出发后没有进食的他在此时才算是完成了第一天的救援任务。
后来的几天,王队长带领他的队友们,除了转运伤员,还帮着灾区人民搭建帐篷、搬运物资和伤员。累了就在车上睡,饿了就口面包咽。截至4月26日上午12点(排除26日出车尚未归来的救护车),他们不分昼夜地工作,共行驶18135公里,沿途飞石不断。遇到地势险要之处,他们视情况时而选择车连车迅速通过,时而又选择单车突围,剩余掩护的战术。有经验的各师傅们只要听到头顶有沙沙的草声,就立马踩下刹车来躲避前方可能掉下的飞石。但即便是这样,还是有落石击穿了救护车的车顶,砸出了窟窿;有飞沙打烂了玻璃,让车窗布满麻点,漏雨漏风。他们也是普通人,也会有一瞬间的害怕和胆怯;他们又不是普通人,因为他们可以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勇往直前毫不犹豫地前进。同样令人敬佩的还有车队师傅们的家属们,他们一方面提心吊胆地时刻关注着灾情,担心自己家人的安危;另一方面又对亲人的工作表示出极大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工作。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最单纯的真情和最平凡的感动。
老骥出枥,践志千里
车队57岁的副队长王雄杨是此次华西医院派出的救援队伍中年纪最长的一位。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身体硬朗的他只要一遇到救援任务总是主动请命,带队出征。从汶川、会理到彝良、玉树再到这一次的雅安,西部地区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华西医院的救援车队,就有队长王雄杨的身影。由他带队的华西救援车队,执行的所有救援任务,没有出现过一次安全事故,百分之百地保证了伤病员和医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即便这次雅安地震的救援工作是没日没夜地连轴运转,王队长仍然依惯例在深夜时分召集所有车队的师傅们开会,强调把安全放在车队救援工作的首要位置。每一次为手下的师傅分配具体的运送工作后,他总是当面或通过对讲机,“啰嗦”地连说几遍“慢点,注意安全。”简单的六个字,却是他能想到的关怀同事的最直接的方式。出于对他的尊敬和爱戴,车队的师傅们都亲切地称呼王队长为“二哥”,以此体现他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和声望。
此次前往一线参与救援任务的车队师傅中还有另一名年过半百的老司机,王峰。王师傅平日为人低调谦虚,不善言辞,但论起驾驶技术,确是当仁不让地一流。此次雅安地震的救援通道十分狭窄,许多本就不宽的环山路受到塌方落石的冲击后,往往只能抢修出勉强供一个车通过的小道。在一次执行将医护人员运往灾区的任务的过程中,王师傅的车紧跟在一辆军车后面,小心地前行着。忽然,军车为了避让私家车一个急停,转弯,翻到在路旁。王师傅见状,紧急做出判断,宁愿擦挂车辆,也不能跌下旁边的深渊,他迅速靠边,完成一系列安全停车动作后,马上和车上的医护人员一起下来抢救军车上的人员。多亏了王师傅的临危不乱,才让这惊险的一幕最终有惊无险。
除了王师傅外,车队的其它师傅也个个是技术能手,飞沙走石间当机立断,零事故率的数字背后是他们每一个人对工作的全情投入。作为最优秀医院的车队,他们不辱使命,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展现出华西追求卓越、舍我其谁的风采,成为我院又一支值得骄傲的工作队伍。
护航生命,赛跑死神
在这次救援任务中,有一件事让刘班长印象最为深刻。那是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刘班长按照前线指挥部的要求将一部分伤员转往至雅安市人民医院。在那里卸下伤员后,他又马上接到了一项新任务——将一名病情危重的儿童转往华西医院抢救。据刘师傅回忆,当时孩子的病情十分严重,随时有生命危险。他必须在保证安全和平稳的情况下尽快将他送到华西医院。可救护车刚上成雅高速,刘师傅就听到后面的医护人员焦急地让他靠边停车。原来,孩子病情忽然加重,呼吸困难,必须马上插管辅助他进行呼吸,不然难以支撑到医院。就这样,40分钟的插管结束后,刘师傅重新燃起了他的发动机。作为医院的救护车司机,工作的特殊性给了他们别样的压力,常常双手握着冰冷的方向盘,但肩上却扛着鲜活的生命。有经验的刘师傅一边将自己的车速从平时的130码提升至150码,一边向成都交警六分局求助。在他们驶下成雅高速时,开道的警车已经等候在那里,大家齐心协力,最终挽救了这条年轻的生命。虽然这不是刘师傅第一次从死神手上抢走他的人,但每当他讲起这一段段故事,仍然会为自己职业的伟大而自豪。
在采访进行的过程中,许多师傅都只简单地说了几句“没什么可说的,因为这就是我们应尽的职责”、“职责所在、义不容辞”等话,就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去了。车队的师傅们就是带着这样一种质朴又可爱的赤子之心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却默默地做出伟大的事迹。连日的奔波和劳累让这些硬汉的脸上又多了几道深深的皱纹,采访时他们有的在抓紧时间检修车辆、有的不堪疲惫靠在车内小憩、有的已经再次出发,奔赴在去往抗战救灾一线的求生通道上。他们和华西医院参与抗震救灾的医护工作者们一样,是当之无愧的“最可爱的人”,是白衣天使飞翔的有力翅膀。我们不能让英雄无名,每一位立志用生命捍卫华西医院救死扶伤崇高精神的车队师傅们——王雄杨、刘永山、范晓波、王峰、胡宏、冯涛、卫东、崔永存、吴俊、唐代富、秦建华、王军——你们是救护车队的行业标兵,是华西人爱岗敬业的模范典型、是四川人民的好儿子。在此向你们献上全体华西人最真挚的问候和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