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磅礴急救
2013年4月20日8:02分,四川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一场气势磅礴的抗震救灾在巴蜀大地再次展开。
在医疗救援和伤员救治的战斗中,曾在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被媒体誉为医疗战线“中流砥柱”,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集体”称号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通过数以千计的媒体报道和数以万计的微博传播,又一次密集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8:02,正准备手术麻醉的庄菁医师感受到强烈震感,他意识到地震了,马上背着病人冲出手术室。
第一时间,值班的医务人员分别完成了病人、医疗、医院的安全评估;第一时间,正在休息医院的干部职工向医院集结;第一时间,医院派出抗震救灾前线医疗队并成立前线临时党支部;第一时间,医院组织好200张床位、38张ICU病床、30间手术室虚位以待。
从4月20日8:20分,收治第一批5名来自成都的伤员,9:30分开展第1台地震伤员重度开放性颅脑外伤急救手术开始,截至5月6日8时。华西医院共向灾区前线派出医疗队12支、医务人员88名、救护车数十台次、送往前线前线医用急救物资价值100多万元;他们或坐救护车驰援震中、或乘直升飞机空降孤岛乡镇、或冒死徒步挺进重灾边远山村,足迹遍布雅安、芦山、宝兴、天全等重灾区县。医院总部共接诊地震伤员393人,入院治疗322人,累计已完成手术201台,出院92人,死亡0人。
在这场气势磅礴的医疗救援中,华西医院前线和总部两线作战,地震伤员救治和日常病人诊治双轨运行;忙而有序、急而不乱、救治科学;充分展示了华西医院的管理水平、医疗水平、应急水平。
4月21日李克强总理来华西医院看望伤员、慰问医务人员时说:“华西医院是收治地震伤员的主要医院,本身就有较强的技术力量,要尽最大努力减少伤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这是全国人民的心愿。感谢华西医院全院医护人员、职工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努力。”
4月24日,卫计委副主任马晓伟来院慰问时,动情地评价:“华西医院的技术力量是最强的,战斗力也是最强的,这不仅是卫计委的评价,也是全国同行的评价。”
那么,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着华西医院的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华西医院党的基层党组织在战斗中起了什么作用?共产党员们在一线表现又如何呢?
4月21日,华西医院党委根据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校长谢和平院士来院组织抗震救灾工作时提出的“要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党员主题教育”的指示精神,积极组织在抗震救灾中“党旗飘扬、党员争先”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中,党委授予前线医疗队临时党支部、ICU党支部等10个党支部为“抗震救灾先锋党支部”;活动号召:从院班子成员开始,党员干部“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支部是堡垒,党员做模范”;活动要求:先锋支部的牌子挂出来,党员身份亮出来,在抗震救灾医疗工作中争做先锋,让党旗飘扬在华西医院抗震救灾工作的每一个艰苦的位置。
院党委书记敬静在解释先锋的含义时说:“抗震救灾,既是医疗任务、也是政治任务。作为国家卫计委布局在西南地区的医学中心,在医疗战线华西医院应当先锋;在重大灾难和危险面前,华西医院的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应当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必须做先锋。”
党委的想法和要求是这样的,那么党支部和党员们在怎么做呢?
二、前线医疗队冒死救援
4月20日下午13点左右,第一支华西医院前线医疗队一行7辆救护车、29名医务人员、100多万的急救物资抵达灾区芦山县城;放下行囊,他们便马上投入紧张的医疗救治。下午16点,根据前线指挥部安排,在道路不通的情况下,医疗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曾勇副院长亲率一支8人小组,徒步挺进宝盛乡。路途的艰险远远超出想象,公路被掩埋,一边山体滑坡飞石滚滚,一边河流湍急波涛汹涌,队员们手脚并用艰难前进,没有犹豫。途中,医疗队长党员曾勇被一块小飞石砸中面部流血不止,党员胡海也被小飞石砸中头部。到达宝盛乡后,医疗队员立即投入筛查伤员、伤员救治、重伤员转运直升机等工作。
21日,5岁的灾区患儿毛尚义在帐篷里突发呼吸困难,ICU支部书记金晓东和麻醉科李晓强立即前往处理,考虑患儿年龄小病情重,医疗队当即决定将患儿转运华西医院。就在救护车驶入成雅高速公路入口处,警觉的麻醉科李晓强医生和尹万红医生发现患儿突然意识淡漠,口唇紫绀,判断患儿发生了完全性上呼吸道梗阻,需要立刻行气管插管手术。他们迅速从抢救包里拿出喉镜和气管导管,同时把救护车立刻停靠路边,果断迅速对患儿进行气管插管手术,及时挽救了患儿的生命。在途中,李晓强、尹万红和两名护士轮流为小孩捏呼吸球囊进行人工通气,保障患儿呼吸顺畅氧供充足,安全将患儿护送到华西医院。毛尚义的父亲,芦山县思延乡村民毛武说:“如果不是金医生和华西前线医疗队,我儿子可能就没了。”
神经外科副主任,临时党支部委员刘艳辉在战地日记中写到,“4月22日,芦山到宝兴道路打通,受指挥部指派,我们转战宝兴与我院的另一只空投医疗队会师;战场逢战友,还来不及拥抱,就有一胸部头部多发伤患者送来,我和胸外胡杨医师会诊后决定安置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术后伤情改善,立即转运回华西医院继续治疗。”
灾难时刻,华西医院前线医疗队不辱使命,在灾区的六天六夜,医疗队共预检分诊350余人次,治疗伤员70余人次,巡诊800余人次,危重伤员查房近百次,转运伤员53人次,发放药品30个品种,2000多份,出车上百次,总里程超过10000公里。
三、医院总部生死大决战
一辆辆救护车呼啸而来,一批批病人被陆续送到,马上又被分送到手术室、ICU、各科普通病房,这是华西医院急诊科抗震救灾中最常见的场景,并一直持续到4月28日。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王仲教授亲自参加了华西医院急诊科芦山地震伤员的急救,他后来在自己的长微博中说:“上午10:30,这里已经充斥着紧张严肃的气氛,所有人走路说话都非常之快,曹钰主任象将军一样点将、排兵布阵,伤员一个接一个被送来,急诊科成了战场;医生、护士、志愿者、各科室支持的急救人员、院领导都在急诊科集中,不同着装的人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每一道工序都井井有条,快而不乱。我离开的时候,华西的医护人员还在岗位上坚着,因为他们不希望任何一个病人来到华西得不到最快的接诊、最准确的鉴别、最有效的救治。今天华西医院以及他们急诊科真真正正地给我上了一课,除了组织严密、流程合理、设备齐全等大家可以看到的之外,华西医护人员的敬业奉献精神是我此次最为深刻的感受。”而华西医院党委开展的“党旗飘扬、党员争先”活动,正是力量之源。
为了李克强总理的嘱托和人民的希望,华西医院给自己许下诺言:尽最大力量力保地震重危伤员“零”死亡,尽最大努力降低伤员致残率。为此,院长李为民主持制定了ICU极危重病人的救治机制:集中全院力量,借力卫生部专家组智慧,多学科交叉融合,每个极重伤员对应一个专家组,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每日两次全院性大规模会诊,危重伤员专家组会诊按需进行。在统筹调度全院抗震就灾工作的同时,李为民还多次参加全院大会诊和专家组讨论,还经常到ICU病房查房。
在ICU紧张繁忙的极危重伤员的“生死”大战中,这里的党支部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他们召开党支部会,号召ICU的党员行动起来,起好党员同志的带头作用。
科主任、共产党员康焰教授作,在病房的抢救过程中,参与完成每一个伤病员的诊治,对所有伤员病情了然于胸,指挥若定。护士长、共产党员党员田永明从震后一直坚守病房,他的爱人共产党员曾利辉是另一个地震伤员救治重点科室骨科的护士长,两口子在一栋大楼里救治地震伤员,一个在2楼一个在7楼,但他们两口子竟然连续7天没有见过一面。党员周永芳医师,离分娩不到半个月,正在家中待产,地震发生后,立即回到科室上班。预备党员刘畅医师,妊娠五个月,顾不得妊娠反应的不适,依然奔走在危重病人床旁。在党员的带动下,全科同志主动加班加点守护伤员,他们大多数人的下班,不过是在病房休息室里小憩,为的是有任务时人力充足!
随着前线重危伤员大量转运到华西医院ICU,4月22日晚金晓东奉命从前线撤回。一到医院,他顾不上回家,直接来到了收治了数十名危重地震伤员的ICU病房,投入到危重伤员的治疗工作中,连行李也是同在华西医院工作的护士长朱红三天后才从病房取回。他深知,要尽可能地降低地震伤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ICU肩负的责任有多重。其实,才40多岁的金晓东在地震前一周便因高血压发作,血压一路飙升至170/110;灾难面前,他丝毫没有考虑自己,没有向任何领导说出自己的身体状况,积极投身一线,并一直坚持今天。
华西医院骨科是5.12汶川地震以来,中国历次大地震收治伤员最多、开展手术最多的功勋科室;多次的地震伤员救治的经验、训练有素的医疗队伍,坚韧不拔、勇担重任的精神,使他们在芦山地震地震伤员救治中显得成竹在胸、泰然自若、行云流水。截至5月8日,骨科累计收治了地震伤员200多人,开展手术168台,救治地震伤员占全院总数的50%以上,虽然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但由于共产党员们处处带头,科室人员齐心协力,地震伤员的救治取得满意的效果。
在这些工作中,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再一次成为中坚力量。共产党员裴福兴、宋跃明、沈彬、曾利辉、李玲利、石锐、廖灯彬连续工作72小时以上。
在前线救援中受伤的武警战士燕凯凯21日被送往华西医院骨科,党员刘浩教授给他施行手术,在治疗过程中还配备康复师、心理治疗师,疗效很好;百岁高龄老人罗财发从地震前线送到华西医院的时候,距地震发生已经过去了14个小时,医护人员在掌握老人情况后,一面为老人做各种检查确认伤势,为其提供各种医疗护理,还通过媒体向外界发出了寻找罗财发老人亲人的启事。
芦山地震的第一台手术是华西医院脑外科开展的,手术时间是4月20日上午9:30分至下午14:30分。这是一名在成都因地震从三楼跳楼受伤的男性。9点左右,他被送到华西医院急诊科,被诊断重度开放性颅脑损伤、颅顶部粉碎性骨折、脑组织破裂伤、合并多处闭合性骨折。此时,脑外科主任共产党员游朝教授正在四川泸州参加一个全国性学术会议,他获悉地震消息立即驱车赶回医院,并在车上调集在成都的专家徐建国、蔡博文等到手术室抢救,还电话指导第一台手术的开展。
游朝教授告诉记者:这次来院的地震伤员与汶川地震伤员略有不同,除大量的骨科伤员外,濒临死亡的病人绝大多数与颅脑外伤有关,因为这次救援速度快,多数颅脑外伤者在死亡之前就被救援出来,有机会转运到医院,但这也给我们救治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
武警部队干部宋永科少校是脑外科的危重伤员之一,他因在前线抢险受重伤,被送到华西医院时生命垂危。脑外科集中最权威的专家为他开到及治疗,终于使他转危为安。北京宣武医院的凌峰教授查房时对恢复意识的宋永科少校开玩笑说:“游主任和他的团队水平很高,手术做得非常好,你放心,康复后你还能继续当少校,甚至还可能当中校、上校。”凌峰教授的鼓励让病房充满了欢笑声。
为了“零”的坚守,华西医院统帅部运筹帷幄、专家组科学决策、病房负责人指挥若定、全体医务人员执行有力。在这场生死大决战中,我们不得不提到华西医院医疗副院长、共产党员程南生教授。地震发生时,程南生正在离成都2200公里外的扬州参加卫计委工作会;震后,程南生心急如焚,当即请假离开会场返回成都。由于没有直航飞机,他们先后乘大巴、动车、飞机,辗转扬州、镇江、上海,改签五次机票,终于在当日20点赶到医院。回医院后,负责全院医疗工作的他还直接承担组织对危重病人的多学科交叉治疗,每天上午10点,专家联合查房,下午4点,他亲自牵头开展院领导查房;任务虽然繁重,但事无巨细,他都一一组织落实。
每天凌晨,当完成工作后,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本院第三住院大楼老年医学科病房,这里住着他97岁的老父亲,做了气管插管、戴上了呼吸机,生命垂危;在地震期间,由于父亲严重的肺部感染,医生已经下了病危通知。夜深人静时候,没人知道身高1米9、年近50岁的男子汉看到父亲难受得要拔气管插管时是怎样的心情?我们只知道,他守候父亲,尽孝仅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因为要留在医院,可以随时处理地震伤员救治的事情。
四、火线入党
4月23日深夜,华西医院前线医疗队忙完一天的灾区前线救援后,医疗队长兼临时党支部书记曾勇吆喝了一声:“请医疗队的党员同志过来,我们召开个临时支部大会,其他同志也可以参加。”于是大家以曾勇为圆心组成了同心圆似的会场,党员在里层,非党员队员在外层,更外层是灾区群众和其他单位的救援人员和志愿者。
曾勇说:“自进入灾区以来我们每天都很忙很累,现在有点空,我们开个临时支部大会,两个议题,一是总结一下前几天的工作,二是讨论两名同志火线入党问题。”简单的工作总结后,曾勇介绍了两名地震前已经向党组织提出申请的胸外科胡杨医生和汽车队司机范晓波的平时工作表现和这次前线的表现,提请支部党员讨论,经讨论大家一致同意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经电话报医院党委批准,同意两名同志入党。
深夜,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在医疗队帐篷前举行,汽车队队长、共产党员王雄阳从自己的行李包中拿出一面党旗挂在帐篷的门旁,这是一面在玉树地震、彝良地震中华西医院前线医疗队曾使用过的党旗;王雄阳知道:华西医院前线医疗队肯定会用到党旗,而每次重大任务外出,医疗队肯定少不了自己,于是他一直把党旗保存在自己的外出行李包中。手里没有完整的入党誓词,队员马上从手机上下载。在烛光中,面对鲜红的党旗,曾勇看着手机上的入党誓词,带领着两名新党员同志,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宣誓完毕后,曾勇问大家还有什么事情,这时医疗队员急诊科护士佟乐、手术室护士李芳和涂雪花分别向曾勇提出:“我们也想入党”。曾勇说:“好,这算你们的入党申请,我们下一次支部大会讨论,希望你们在救灾中向党员看齐,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4月24日下午,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党委副书记周学东,华西医院党委书记敬静、副书记李正赤一行来灾区慰问四川大学华西各医院前线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的党员大会再次召开,校院领导们亲自参加并见证了佟乐、李芳和涂雪花三名同志的火线入党讨论和入党仪式。支部大会上,入党申请人和介绍人向党旗和所有参会人员郑重介绍了三名同志的愿望和表现,大会一致同意她们的入党申请;经与会的四川大学党委和华西医院党委领导的批准,同意临时党支部的决定。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饱含热情地赞扬了医疗队、党支部、党员、新党员。他说:“华西各医院前线医疗医疗队在此次地震灾害中反应迅速,在险情面前,沉着冷静、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发扬了川大和华西的光荣传统,是全社会的榜样;你们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会上,由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杨泉明等领导监誓,华西医院党委书记敬静领誓,三名新党员在党旗前庄严宣誓。此后,在华西医院抗震救灾各条战线中,共有20名同志被批准火线入党,成为中共预备党员,还有54名青年火线向党组织口头或书面提出了入党申请;这些80、90后的华西人,正是在党组织和党员的感召下向党旗聚拢。
火线入党的华西医院急诊科医生何谦在谈到为什么会在前线救援中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时说:“通过这次前线医疗救援,我看到了也明白了什么是力量、什么是信心,我们前线医疗队党支部是的确是战斗堡垒,我们中的党员确实是先锋和标杆,作为华西医院的一员,我为他们自豪,我觉得我应该成为其中的一员,我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
如果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芦山地震抗震灾医疗战线仍然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的话,那么,这里的党组织和党员,以及他们发挥出来的能量,他们正在开展的“党旗飘扬、党员争先”主题教育活动,正是这个中流砥柱的钢骨铁筋、力量之源。因为在华西医院,无论何时何地,党始终是旗帜、是信心、是方向、是力量;因为,我们是先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