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2月我院成功实施首例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治疗晚期肝包虫病患者以来,肝脏外科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王文涛教授团队,在介入治疗中心、血管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的大力配合下,分别于2014年8月、12月再次连续完成两例该类手术,均全部成功,三位患者目前均已顺利出院并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且在密切随访中。其首例报道已成功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MEDICINE(0025-7974,IF=4.8,C级)上。
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是目前肝脏外科领域最为顶尖的手术方式,其所运用的不仅涵盖了精准劈离肝脏技术、活体肝脏移植管道重建等高难度外科技术,而且涉及了肝后下腔静脉的置换与重建、离体肝脏灌注等高新前沿技术。
我国是肝病大国,在西部牧业地区肝包虫病尤为高发。晚期肝包虫病,尤其是泡型包虫病,因广泛侵蚀重要脉管系统,较其他肝脏疾病具有极高的手术难度及风险,通常无法通过常规手术切除,仅少数病人有机会行异体肝移植术治疗。异体肝移植费用高昂,并且因器官短缺手术机会很难保证;术后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排斥药物,诸多药物本身有副作用,包虫病也容易复发。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具有无需其他供体、术后不需要服用抗免疫排斥药物等优点,这恰好解决了上述问题,为晚期肝包虫病患者带来了治愈的机会。这一手术方式是目前国际上在活体肝脏移植理念和技术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是肝脏外科领域高难度的新探索。
目前,国际上所完成的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治疗终末期肝包虫病不超过20例。在大陆地区,能独立完成此类手术的仅有两家单位。我院成功开展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术大幅提升了肝脏外科等相关三级学科在国内和国际上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