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心脏大血管外科在微创领域取得新突破 2015.04.22

410,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赁可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在超声科、麻醉科、放射科及手术室的多学科协作下成功实施我国首例经皮穿刺左心室入路的心脏手术。

该患者为一名46岁的女性,自诉三年前在外院进行了二尖瓣置换术,术后发生二尖瓣瓣周漏,导致呼吸困难、胸痛、尿少。按传统治疗方法应进行再次开胸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手术,不仅创伤大,手术切口达20-625px,心脏也需要切开,而且二次开胸手术风险非常高。此次赁可教授为病人进行经皮穿刺左心室入路封堵二尖瓣瓣周漏的微创手术,在胸部只有一个仅3mm的针孔,手术成功完成了瓣周漏封堵,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明显,恢复迅速,状况良好,已顺利转出监护室。患者自诉和第一次外院的开胸手术相比,这次在华西的手术明显创口小、术后恢复非常快,患者和家属给予华西高度赞誉。

赁可教授所在的治疗团队具有丰富的微创手术经验,此次的经皮穿刺左心室入路封堵手术的成功实施更是该多学科团队精心设计、通力合作、充分准备、紧密配合的结果。术前、术中、术后多学科团队都分别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为手术提供多方面的准备和保障。超声科通过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准确刻画了患者瓣周漏的具体位置以及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放射科通过先进的CT影像后处理技术不仅重建了患者的解剖结构,还在三维空间中准确模拟了从皮肤到瓣周漏口的手术穿刺路线;麻醉科术中食道超声也为术中穿刺提供了实时准确的引导。左心室入路手术因为出血风险大,对心脏功能影响大,一直被视为心脏外科手术的“相对禁区”。近年来一些心脏外科医生在左心室入路手术方面做了些尝试,但仍难以完全避免出血和心功能影响的风险,此次手术打开了新的局面,将微创做到了极致。多学科的无缝协作不仅使这一大胆创新得以实现,也充分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以往多数心脏手术均需行胸骨正中切口,给人以“创伤大、风险高、恢复慢”的印象。随着近年来微创技术的发展,小切口心脏手术得到了更多医生和患者的青睐。此例患者的成功治疗又再一次将微创的内涵从以往的“小切口”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延伸到了几乎“无切口”的程度。手术医生仅利用一个针孔完成了以往需要再次开胸体外循环才能完成的大手术。这不仅是我院多学科协作的又一成功典范,也标志着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在微创治疗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作者:干昌平 白阳静 编辑:刘琴 朱方 来源: 心脏大血管外科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