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精神,让医学大学生走进社区,感受社区卫生服务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全科医学科与华西临床医学院学工部在暑假期间联合组织了2015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医学大学生社区卫生服务体验活动”。
此次活动中,全科医学科受四川省医学会全科专委会委托抽调李双庆教授、罗凤鸣教授、廖晓阳教授、苏巧俐副教授等全科医学专家及多名全科医师骨干组成指导团队,与学工部一起在调研活动宣传、调研问卷设计、调研人员培训指导、学生组织及活动实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活动组织临床医学院在校本科生共计181人,围绕 “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工作方式区别”、“社区首诊的利和弊”、“团队式服务带给百姓的实惠”、“社区信息化建设对提供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作用”等主题开展了体验及调研活动。活动地区遍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等29个省市区。调研时间从7月23日持续到9月5日。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共计7663份,学生社会实践时间共计1500小时。最终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共计34份。
此次体验调研活动,为高校的医学大学生提供了走进社区的机会,切身体验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使大学生们感受到了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社区居民健康水平提高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对于引导大学生毕业后选择成为全科医生、投身社区卫生服务事业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通过调研也发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诸如经数据分析,发现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工作方式存在差异。全科医生坚持以健康为中心,提供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对所有社区居民实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而专科医生则是坐堂行医,依托医院的诊疗技术和设备进行诊治。全科医生主要解决的是群众常见病、多发病,而专科医生主要诊治疑难重症患者。全科与专科之间的双向转诊并不完善,未达到预期,双方的交流也极为贫乏;通过调研发现,社区全科医生中30岁以下年轻医生所占比例偏低,年龄大的全科医生其学历普遍偏低,多为中专、大专水平,社区医院对新晋全科医生的要求逐步提高,全科医生的学历和业务水平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社区医疗机构的团队式服务成功地结合了各部分医务人员的工作内容,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系列的综合性医疗服务,缓解了大医院就医压力的同时,也为百姓提供了及时、全面、实惠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