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晚21点19分,九寨沟县境内发生7.0级地震,成都、西安、绵阳等地震感强烈。灾情就是命令!
积极极部署,全体党员整装待发
骨科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宋跃明主任担任组长的九寨沟抗震救灾工作小组,沈彬支部书记此时正在外地参加基层义诊,他时刻关注科室地震工作的安排情况,多次电话指导。宁宁护士长立即到达了病房,协调床位、物资及人力资源等相关筹备工作。科室领导小组正式通知全科休假人员全部取消休假,医护人员全员24小时待岗,以便伤员送到科室后随时进行抢救。
与此同时,骨科党支部向全体党员发出了动员令,要求全体党员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冲锋在前,吃苦在前,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 作为骨科党员代言人的王瑞珍护士主动请缨,成为地震伤员的特护小组成员,骨科117名党员同志时刻等待战斗号角的吹响。
当晚10点,作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及抗震救灾先进党支部的骨科,义不容辞的出现在我院抗震救灾紧急部署会议中,接受了院领导分配的工作任务。
临危受命,彰显大爱无私精神
震后仅2个小时,抗震救灾工作小组就派出骨科张晖教授作为队员参加华西医院应急救援队,“张教授又上前线了!”地震当天晚上11点过,张晖教授手术结束后从上锦医院离开准备回家,走的时候他对学生说“不行,今天太累了,看文章眼睛都是花的。最近该休息一下了,牙齿也不好,每周都要去口腔医院治疗。今天我先回去休息一下,明天你再把文章给我看。” 结果晚上12点过张晖教授已经在奔赴灾区的车上了。
这已不是张晖教授第一次参加抗震救灾了,作为国家灾害应急队队员,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2014年8月3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从8月5日抵达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那天起,张晖教授受命担任第一批到达灾区的医疗救援专家团队骨科专业组组长。以张晖教授为首的骨科专家救援团队先后完成了共计80台手术,所有手术都取得了预计的救治效果。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强震已造成数千人伤亡。26日晚上9点30分,张晖教授再一次整装待发,义无反顾地出现在飞往尼泊尔地震灾区的飞机上。克服当地余震不断,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等重重困难,成功运用四川抗震救灾医疗救援的丰富经验,高效有序开展医疗卫生工作,圆满完成救治地震伤员。
张晖教授于今年初向科室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虽然此时的他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是他一直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通过自己一言一行的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
情系灾民,骨科党员冲锋在前
8月9日下午17:59分,骨科迎来第一位九寨沟地震伤员,值班护士长侯晓玲立即带领来领值班人员投入到救治伤员和安抚家属的工作中。这是一位17岁的女性伤员,地震发生时正在九寨沟某酒店实习,被重物砸伤后导致腰椎骨折。伤员入院后,宋跃明主任和龚全副教授还在积极诊治这位患者时,一例“腰1-2椎骨折脱位伴马尾神经损伤,同时合并右侧肩胛骨骨折、右侧血气胸、右侧肋骨骨折”的危重患者又被紧急送入病房,经龚全教授查体后发现该位伤员骨折脱位十分严重,两个脊椎之间完全错位并重叠,双下肢感觉及运动完全消失。对于这种病例专业人员都知道,越早手术治疗对这位伤员的预后越好,不仅可降低致残率,同时有利于提高康复效果,可以尽早地回归社会。经龚全教授向宋主任汇报后,决定立即为这位伤员进行急诊手术,尽最大力量抢救这位伤员。
0:30分伤员顺利进入手术室,1:45分手术开始,直至凌晨6:45分手术结束。这位伤员由于受伤严重,术后送入重症监护室,龚全教授去重症监护室查看患者后,并向当天值班人员交代伤员术后观察要点,这才放心走回病房。此时伤员的安全是龚全教授最大的安心,他不顾疲惫的身躯继续投入到第二天的抗震救灾工作中。
8月10日晚22:43分,华西医院骨科接收了一位特殊的伤员,他是一名法籍友人,利用休假时间到中国旅游,九寨沟地震发生时,这位法国游客正好也在九寨沟游玩,不幸被重物砸伤导致右小腿及踝部压榨伤。值班教授钟刚及值班主任刘浩立即带领病房住院总及值班医生对这位患者进行了详细查体,并仔细询问了受伤经过及相关治疗内容,伤员右踝部肿胀明显,X片提示为右踝关节周围及部分足部软组织肿胀积液并少许积血,经骨科医疗小组讨论后,决定给予伤员换药、抗感染、消肿等治疗。值班护士长李晔为其陪同家属进行了妥善安置。
今日7:00,忙碌一宿的钟刚教授及其治疗组丝毫没有倦意,在科主任宋跃明及护士长宁宁的带领下再次为这位伤员进行了详尽的床旁查房。高效的疾病处置、温暖的就医体验让这位外籍友人及其家属对华西骨科的医护人员赞不绝口。11:00,依然看见钟刚教授在病房忙碌的身影。
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天灾虽无情,华西有大爱。不论怎样的灾害,不论身处何地,华西骨科人时刻准备着为医学誓言奉献一生,华西骨科党员时刻准备着践行共产党员的光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