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心脏内科电生理亚专业组成功完成我院首例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 2018.07.03

626日上午9点,我院心脏内科电生理团队在心导管室正式举行房颤冷冻球囊消融系统开机仪式,心脏内科主任陈茂教授、电生理亚专业组长付华教授等相关负责人参与此次开机仪式,并为冷冻消融仪揭幕。

次日,以付华教授为首的电生理团队首次独立为一位阵发性房颤患者成功实施冷冻球囊消融术,这标志着我院广大“房颤”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医院能够开展此类手术,以往房颤治疗大都采用射频消融技术为病变的心肌加热,让其坏死,而冷冻球囊消融术与之相比,具有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更加安全、明显降低患者痛感等优点。

来自新疆哈密的赵女士今年61岁,自2016年年初起开始出现反复心悸不适,自觉心跳忽快忽慢,近半年来发作越来越频繁,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赵女士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阵发性房颤,最后辗转到我院寻求最佳治疗方案。经过付华教授、曾锐副教授组成的电生理团队充分评估,结合患者的病变特点和肺静脉的解剖结构,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冷冻球囊消融术。

付华教授创新性地结合了EnSite3000非接触式标测系统和冷冻球囊消融系统,避免了多次肺静脉造影定位,大大的减少了造影剂的使用量和X射线曝光时间,这样不但可以降低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可能,同时也减轻了X射线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伤害。在非接触式电解剖标测系统的指引下,四根肺静脉被快速定位并完成冷冻隔离,手术非常成功,用时仅仅90分钟。 “没什么感觉”,“没想到手术这么快就结束了”,离开心导管室时陈女士这样谈到自己首次上手术台的感受。术后2小时陈女士已经正常进食,术后8小时开始下床活动,术后第2天顺利出院。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也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房颤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众健康问题。8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10%65岁以上人群5%,我国房颤患者约有1000万人。除可引起心悸、胸闷等多种不适外,房颤人群发生脑卒中的风险较正常人群高5倍。

消融治疗是目前房颤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消融能量包括射频、冷冻与激光等。其中射频导管消融是治疗房颤的最常用的方法,而冷冻消融则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一项新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液态制冷剂的吸热蒸发,带走组织热量,使得目标消融部位温度降低,异常电生理的细胞组织遭到破坏,从而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

付华教授介绍,与传统的射频消融技术相比,冷冻消融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一,传统射频消融技术是采取高频电流局部加热的方式逐点消融的密集治疗,以点连线,而冷冻消融技术可以一次性对所有靶点进行治疗,治疗范围更广泛,效果确切;第二,相对高温的射频消融技术,低温的冷冻球囊技术可以为心肌周围的组织提供更好的保护,同时低温技术所形成的心肌创面更加光滑,边际更加清晰,降低了创面形成血栓、肺静脉狭窄和心包填塞等术后高危并发症的几率,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第三,该技术更易于医生操作,能将手术时间缩短到1-2小时(传统射频消融需要2-4个小时),减少了医生和患者X线曝光时间,手术过程中病人痛感更低。

 

作者:曾锐 编辑:史杰蔚 刘欢 来源:心脏内科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