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上午,我院骨科杨志明教授80华诞暨从医执教60周年座谈会在天使宾馆举行。院党委张伟书记、沈彬副书记,大外科及骨科医护团队代表,杨志明教授校内外学子等共计120余人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骨科副主任屠重棋教授主持。
张伟书记到会致辞并为杨志明教授敬献寿匾。骨科党支部书记周宗科教授、大外科副主任项舟教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鲁晓波教授、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辑部苟丽主任先后在座谈会发言,讲述杨老师从医执教60年的感人事件。骨科裴福兴教授、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谢慧琪主任向杨志明教授赠送礼物。
杨志明教授感谢医院、大外科、骨科医护团队长期以来的关心和帮助,表示看到医院及骨科近年来的飞速发展感到非常欣喜。杨志明教授分享了60年从事医教研工作的感悟,寄语在场的每一位人:首先医生要感恩病人,是无数的病人提供了我们实践、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要从内心深处喜欢和尊重病人;其次,医生要善于总结、提炼,从临床问题出发,持之以恒开展临床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临床转化为目标;最后在学科建设方面要不畏困难,集体攻关,攀登“珠峰”。
最后,杨志明教授向骨科赠送了《中国现代骨科史料》书籍,并寄语华西医院骨科发展越来越好。
杨志明教授资料:
杨志明教授,1940年出生于重庆市,骨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骨科主任,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主任。1964年8月毕业于四川医学院医学系,1964年9月留校后在附属医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工作。杨志明教授是我国“创伤修复与功能重建”、“修复重建外科”概念的提出者,是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发起人,是华西医院转化医学的首位倡导者和践行者。
杨志明教授1972年在骨科建立手、显微外科专业组。1972年开始从事创伤修复与功能重建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在解剖学研究基础上开展临床新技术,如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带蒂豌豆骨移位替代月骨,大网膜移植重建肢体血循环等新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干细胞研究及组织工程构建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应用基础研究,其中“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骨和肌腱韧带损伤研究”被科技部评选为我国“九五”期间医学科学技术重大进展。
1993年杨志明教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并建立骨科学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1997年3月受邀参加由卫生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召开的高层论坛,参与国家高技术发展规划(973)项目立项、申报,是“组织工程”项目的建议人之一,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工程重点项目的建议人和获得者。
杨志明教授创建《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主编,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常委,显微外科分会常委及国内十余家杂志编委。先后获“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卫生部、四川省、CMB、“211”、“985”等科技资助项目20余项。
2001年起,杨志明教授参与科技部“干细胞与组织工程‘863’项目”的建议、立项、评审工作。作为第一完成人获首届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一等奖等。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主编、主译学术专著9本,参加编写教科书及参考书30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