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我院教学口召开“整合课程”工作会议,石应康院长、周总光副院长等领导、教务部、内、外科教研室负责人及三级学科教学主任、神经病学教研室负责人、有关教辅人员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
“整合课程”是我院8年制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项目之一,在传统学科课程模式的基础上,实施“从树干到树枝”的教学改革,逐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综合课程体系,也是我院在医疗、科研等方面实施“从细分到整合”、 “医疗、科研生产方式变革”在教学方面的内在要求。我院从04年起就开始积极探索课程整合的途径和方法,开设了“临床医学导论”、“PBL”、“职业素质拓展模块”等8门跨学院、跨学科的整合课程,从07年起,我院对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等三门原传统的临床核心课程进行了精简重组,规划形成了“外科学总论”、“系统整合临床课程”、“神经科学模块”等三门新的临床整合课程。其中“系统整合临床课程”将在两个学期内,按照“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骨骼运动系统疾病”、“内分泌与代谢疾病”、“血液疾病”等器官系统分类,以模块为单位集中授课,由内外科教师合作教学,积极减低大课学时比例、增加临床实践、基本技能训练和学生讨论,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多来源于临床实践和自我拓展,而非局限于“专著式”的教材。
在“整合课程”工作会议上,周总光副院长结合教育部卫生部新近颁布的《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说明整合课程改革是我院临床医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重点,要求各相关教研室、三级学科探索有效的合作办法,科学筹划、认真实施整合课程教学。教务部万学红部长回顾了从2007年以来整合课程改革项目调研、准备、计划的情况,明确了“课程负责人”、“系统模块负责人”等概念,就《整合课程管理办法(草案)》征求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并对课程考核、教学大纲编写、各模块集体备课制度、综合病案编写等多方面提出细致的要求。石应康院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我院“院院合一”的管理体制、只有一个综合性教学医院的现状、医疗、科研方面广泛开展交叉学组活动、医院对教学的巨大投入等,是我院能成功开展系统整合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条件;其次,要顺利推动教改,师资是关键,必须激励并挑选适合教学且热爱教学的教师参加教改,成为其职业发展生涯规划的方向和目标,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介入治疗、基因治疗等已经使得原先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划分的“内科”、“外科”之间的学科界限变得模糊,医疗上细分专业的医生应组成教学团队,从临床实践出发,而不是照搬教科书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和案例向学生介绍行医的经验和看法;另外,和任何教学改革一样,整合课程的教改项目也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医学是经验科学,但目前医学科技知识更新飞快,作为教育方,必须依照客观规律、改变生产方式,将教学重点放在告诉学生医学科学和医疗实践的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改变观念,加强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院和医院将为教改注入更大动力,在教师职称评定、教学科研成果认定、教师学术生涯发展、教学教改经费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p#分页标题#e#
会后,教务部将牵头尽快制定完善《整合课程管理办法》,为教研室提供“整合课程教学大纲模板”,积极推进课程筹备,以保证上述课程在09年春季学期的顺利实施。
(教务部 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