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月多以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二综合病房26岁的护士蒋婷每天早上喂完了自己的孩子后,便急匆匆赶到医院病房,用母乳喂养她的另外一名孩子——“二娃”。
5月23日,因为患有肠外露,一名出生仅7天的婴儿被父母弃在医院门外,后来这名弃婴成为华西医院小儿外科的病人;因为他是华西医院小儿外科今年收治的第二名弃婴,因此病房护士给他取了一个很四川化的名字“二娃”。 “爸妈不要他了,我们就集体带他。”病房的医护人员自发地买奶粉、带鸡蛋,当起了二娃的集体“父母”。
5月底,刚休完产假回医院工作的蒋婷听说了二娃的事后,特别怜悯这个弃婴,“太可怜了,肯定没有吃过母乳。”正在哺乳期的蒋婷这样想着,情不自禁地抱起了孩子, 用自己的乳汁喂二娃。可当蒋婷把二娃抱在怀里直接喂养时,二娃却含着不吸,原来他从出生开始就一直是用奶瓶喂养,还不会自己吸母乳。于是,此后每天上班期间,蒋婷就将自己的乳汁挤在奶瓶中,亲自给二娃喂奶。就这样蒋婷成为二娃的护士,同时也成了孩子的临时专职妈妈。
蒋婷的行为也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由于已经生完孩子6个月了,蒋婷的乳汁减少了很多。为了让二娃能有更多的营养,蒋婷的丈夫每天在家里为她熬骨头汤催奶,同时,她还将自己小孩每天的母乳喂养量也减少了很多,“只要能让二娃多吃一天,我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
作为一名有着7年党龄的老党员,蒋婷在同事的眼中,一直是位工作认真,乐于助人,积极要求进步的人。护士长陈咏梅介绍说,其实这并不是蒋婷第一次帮助别人,前段时间一名出生刚一天的新生儿,不幸患了先天性皮肤缺损,住进了华西医院第二综合病房。这名孩子的母亲没有乳汁,也是蒋婷用自己的乳汁喂养这个孩子。
其实,在华西医院小儿外科这个集体里,除了蒋婷,病房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给予二娃无微不至的关心。白天,医护人员只要有空,都要来到他的病床前看看他。晚上,为了怕影响病房其他患儿的休息,值班的医护人员把二娃带到值班室,为他在推车上铺好温暖的被子,轻轻的摇动推车哄他入睡。
科室医护人员对二娃胜似妈妈般的照顾赢得了病房其他患儿家属的信任,也使小儿外科赢得了大家的口碑。据统计,华西医院小儿外科每年平均要收治4-5名弃婴,医护人员对待每一位孩子都是细致入微。孩子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医务人员自掏腰包买的,医疗费则由科室的医护人员凑钱来承担。
除了对弃婴给与了妈妈般的爱,小儿外科的医护人员为了让患儿能在病房里放松心情,早日恢复健康,科室每位员工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病房中悬挂儿童卡通图画,绘制儿童卡通涂鸦墙,卡通图画形式的健康宣教,让患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治疗。同时针对医护人员自身的管理中,科室着力打造科室文化,实现了刚性“硬”管理和人性化的“软” 管理的有机统一。通过尊重每位医护人员的荣誉和价值、员工生日慰问、义诊、各类组织活动,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气氛和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营造具有小儿外科特色的关怀•服务氛围,凝练传承了小儿外科的核心价值。
党员护士蒋婷用母乳喂养病儿的故事经成都的媒体报道后,立刻感动了成都许多年轻的父母和好心的市民,他们除了对蒋婷和小儿外科的医护人员给予高度的赞扬外,有的还亲自到病房来看望这个孩子,给他带来礼物。由于弃婴治疗好后,如果父母不来认领,一般要交给福利院收养,一对很有经济实力的年轻父母在看到媒体的报道后,还先后几次来病房孩子,并联系记者表达了向收养孩子的心愿,他们准备先支付孩子的医疗费用,在法定许可的前提下,达成心愿。
蒋婷用母乳喂养病儿的故事感动了成都,她的爱心也正在传递,“其实,蒋婷的故事只是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缩影,体现华西医院关怀和服务的理念,也是我们医院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党员模范典型。”小儿外科党支部书记李园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创新服务,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实处;继续加强文化建设,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不仅要活干的漂亮,还要让每一位患儿得到最贴心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