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有一个1.63的个头;他,有一副憨憨笑容的面孔;他,有永远平和的语调……貌不惊人、普普通通的患者凌洪却成了肿瘤三病房全体医务人员及病员内心真正的英雄!
谈起凌洪,认识他的人无不称赞。2009年4月被确诊为肺癌,在医院治疗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他有个刚刚高考结束的女儿,为了不影响女儿学习,同时也为了给女儿做榜样,他坚持不让女儿来医院,让妻子在家照顾女儿。
在抗肿瘤治疗的2年中,他接受了整整18次的化疗!18次对于了解肿瘤化疗的人来说是个何等惊人的数字?要遭受多少常人不可想象的艰难困苦?但他从来不向人诉苦,总是一个人坦然、坚定、自信地面对。
由于肿瘤治疗的关系,凌洪需要反复多次输入强刺激性的化疗药,需要有血管保护意识,早期建立长期使用的血管通道,减少化学性静脉炎和化疗药渗漏引起皮肤坏死的风险。虽然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我国已是一门成熟的技术,但是仍有部分肿瘤病人难以接受。但凌洪从第一次入院就积极配合治疗,主动接受PICC。住院期间,凌洪还发明了PICC维护操作的“方便衣袖”,并且乐此不疲地教给其他带管的病友,深受病友的喜爱。2年多来,他先后置入了三次PICC,成了构建血管生命线的抗癌英雄。
最让难忘的是2011年6月10日18:30,凌洪第二天要化疗(正好是周末),第三次置入PICC。由于长期化疗,外周血管受到化疗药物的损伤,置入PICC是有一定困难的,更何况是一个经历了18次化疗,已经两次置入PICC的病人,要选择外周血管穿刺更是难上加难。我院肿瘤专科护士李俊英、余春华护士长亲自出马,在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后,两位护士长连晚饭都顾不上吃就开始了PICC穿刺工作。
其实两位护士长心里都很清楚,这次置入PICC不会像以前那样顺利,但她们为了减少病员痛苦,全力以赴。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因为血管的条件差直接影响穿刺的次数,一次、两次、三次......穿刺都未能成功。怕凌洪紧张,两位护士长不停地安慰他。而凌洪却平静地躺在病床上,舒展着眉头,眼睛微闭,脸上带着浅浅的笑容,仿佛也在给护士长加油打气。
半个小时过去了,在第6次穿刺之前,李护士长还打趣地问凌洪放不放弃,凌洪用坚定的目光看着护士长,轻轻地说到:我没问题,请继续吧。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第6次穿刺成功,且顺利置入PICC导管。
此时,看见两位护士长慢慢直起酸痛到麻木的腰,额头上晶莹的汗珠顺脸颊滑落,眼眶里有明亮的东西在闪动,大家都会心地笑了。
凌洪哽咽地对两位护士长说;“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这两年来多亏有你们的照顾,是您们为我建立了希望生命线……”
护士长动情地说:“谢谢你的理解!谢谢你的配合!谢谢你的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