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3年我院成功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首次资助本科生海外交流的项目,通过层层选拔、面试,推荐了2009级临床八年制转入班的秦超毅、200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的邱婷婷、童于真、陈锐奇(均已获得我院推免研究生资格)等4位同学前往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为期10月的科研训练。几位同学先后围绕在外访学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信与学院老师交流。其中,秦超毅同学就其关注的医学伦理学教育的中外比照情况整理成文,特转发予母校师生分享。
医学伦理学教育也需要“授人以渔”
——一篇加拿大医学生“作文”给我的启示
伦理道德一直是古代圣贤所崇尚的,而回顾近来我国的医学伦理教育,却不得不说:当我们坚持“割掉自己辫子”的时候,恐怕不小心也将这一部分剔除了。前不久,在和一位加拿大医学生朋友聊天时,偶然谈及他的作文,因为这是作为中国医学生少有的经历,便好奇地问到他们需要写什么样的作文,这便是他给我的答案——
故事背景发生在二十世纪末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著名的儿科医院Sick Kids在Apotex公司的赞助下进行一款新药的二期临床试验。研究员Nancy Olivieri 发现了新药的很多副反应,甚至是毒性反应使患者发生肝纤维化。但当她提出将发现公布的时候,却遭到了公司、学校的一致反对,更没有一个同事支持她。最终经历诸多困难将结果公布出去,引起轩然大波,也使这款药始终没有在加拿大通过使用。而目前在全球,这款药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超过50个国家都获批准使用。他们的作业就是针对这件事情,写一篇500词的作文。
在他继续给我分析对于这件事情看法的时候,我却沉浸在这样一份特殊的家庭作业里。为什么国内的医学教育没有这些东西?依稀记得自己也曾上过一门叫做“医学伦理”的课程,惭愧的是根本回想不起任何课堂的内容。最近几年国内的医患纠纷一再升温,在医学生中伦理道德教育也渐渐被人提起,但是说被人重视恐怕尚早。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题目,细细体会,将自己的分析浓缩在500词,所考查的方面其实很多。
首先,对医学伦理教育的理解。这样一个当时有巨大影响力的案子,现在的医学生恐怕未必知晓。而主动将其引入医学教育,让同学们自由发表意见和观点,让每个人都可以深切体会到整个事件中的复杂关系,用这样一个经典的案例研究来教育现在的医学生,如何去追求学术的自由,去坚持伦理道德,恐怕再适合不过了。
其次,还原和检索。学生获得的并不是整个事件,也不是教师将自己的理解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获得的只是其中几个关键词,盲人摸象一般,剩下的完全靠学生自己去检索。能学到多少,与你对事件的还原和掌握程度密切相关。没有还原全部历史,就永远不可能知道公司提供的高额赞助,不会知道美国和其他国家为什么通过了该药,也不会知道什么是保密协议和学术自由。
再次,关注社会。每天都会发生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事情,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可能只能是通过不到140个词的微博中去理解这个社会,试想我们怎么能够正确理解?目前医患纠纷的演变不可谓不激烈,而我们作为直接相关群体,却鲜有人做出真正的思考。更为遗憾的是,在我们漫长的医学教育中,并没有老师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积极地还原、理解和学习。很多事件只能成为浓缩在老师讲义中的一张PPT,或者口头上的一句告诫。
最后,分析能力。讲述的同时,他给我简单说了他的几个分析。学术自由固然要坚持,但是她的行为是否恰当还有待商榷。公司提供了巨额赞助,而学校和医院在关键时刻恐怕也有他们的判断,而这款药能在其他这么多国家获得批准也一定有原因。他的分析提醒我,这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充满正义的研究员历尽险阻向公众揭漏了丑恶真相的英雄故事,我们要思考的还有很多,而我们这正需要这样的思考。
学医以后,我就更加关注医学生以及医生的现状,和加拿大医学生短暂的一段对话,确实让我思考了很久。我并不了解西方的医学教育,但是简单的一篇家庭作业,恐怕也可管中窥豹。而中国的医学教育,缺的不是历史,而是思考和学习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真正地去理解,那并不是看书、听课、背几个概念就可以完成的。在此,我不敢说提什么建议,我只希望分享这样一个故事和我的思考。
(2009级临床医学八年制转入班秦超毅)
我院学子在西安大略大学校园
我院学子与西安大略大学医学院外科教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