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2:30,由人力资源部主办、呼吸内科协办的健康教育讲座《肺栓塞》在临床教学楼201室举行。讲座由人力资源部薛凡副部长主持,主讲人为呼吸内科博士杜鑫淼。参加此次讲座的主要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本院退休职工。
呼吸内科副主任易群教授首先用生动的例子指出,常人眼中的“罕见病”肺栓塞并不罕见,实则多发,但极易误诊和漏诊,一旦错过抢救的最佳时机,死亡率极高。因此,出现肺栓塞的症状后需快速识别疾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进行预防。
随后,杜鑫淼博士从肺栓塞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等方面展开了阐述。她指出,肺栓塞为心肺循环的常见疾病,由血栓或栓子引起,最常见为肺血栓栓塞,其次为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和癌栓塞等。仅有20%有临床症状,其余80%均无临床表现,常被漏诊和误诊,易发生肺源性猝死,2/3的死亡病例发生在半小时内,实为“沉默的杀手”。肺栓塞里栓子的来源80%为深静脉血栓,而血栓形成的三要素为血流淤滞、血管壁损伤和高凝状态,因此日常生活中导致这三要素出现的情况均会使血栓形成的几率增加,从而使肺栓塞的发生率增高。如长时间上网、驾驶及打麻将,会使血流淤滞,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另外长期卧床、怀孕期和产褥期、口服避孕药、手术等都是发生血栓的高危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肺栓塞的发生率增加;危险因素如肥胖、制动等越多,肺栓塞的发病率越高。肺栓塞的临床症状特异性不高,诊断较困难,如不明原因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晕厥,需高度警惕肺栓塞,治疗上主要为治疗基础疾病和抗凝,需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日常生活中预防肺栓塞应避免久卧久坐,若需长期伏案工作或有长途车船旅行,应多饮水,避免吸烟饮酒;肺栓塞高危人群在长途旅行前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凝剂或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最后,杜鑫淼博士还介绍了运动“天龙八部”,即转头、按颈、耸肩、放腰、腹式呼吸、平行移转、提小腿和提脚尖八个步骤,让大家学会在轻松的运动中预防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