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神经ICU历来重视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为促进学科建设、发展学科特色,进一步实现患者温控的管理目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神经ICU在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后,率先开展了血管内降温技术,患者温控效果良好。
患者小宋18岁,诊断为自发性颅内出血,于1月10日术后转入神经ICU监护,针对小宋反复高热,采用冰袋、冰帽、药物降温效果不佳以及ICP值波动在较高水平这一情况,为了降低脑氧耗,提高治疗效果,神经ICU医护人员在全面评估患者情况且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对小宋采用血管内降温治疗方案。在使用血管内降温治疗期间,科室成立了由医生、专科护士、院感护士组成的医护监测管理小组,从各环节把控质量和进行风险评估与监测;护士长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血管内降温仪及其相关知识,强调患者降温时的观察重点及护理要点;根据其具体病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如由医生、护士、护工共同为患者行轴线翻身,避免(腹股沟区域髓鞘管与血管内降温仪连接)管道弯曲打折;强调翻身时动作轻柔,避免管道牵拉滑脱等注意事项。降温期间,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变化,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根据患者动态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科室管理小组将血管内降温仪使用说明及常见报警处理方法手册悬挂于降温仪旁,方便医护人员及时正确的解决相关问题。小宋在使用血管内降温治疗期间,温控效果良好,生命体征平稳。
血管内降温(Endovascular cooling technology)是一种新型的降温技术,近年来已针对性的应用到脊髓损伤、颅脑损伤、脑卒中、脑手术或严重高热等状态下的重要脏器保护以及控制脑损伤后的严重高颅内压治疗等诸多领域。与传统冰毯、酒精擦浴、体表大血管走行部位(如腹股沟、腋窝和颈部等)敷以冰袋、冰帽等降温方法相比,血管内降温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诱导过程短,降温速度快,维持目标温度稳定,复温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大量研究已证实它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降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