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从手臂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的静脉穿刺技术,因其具有保护患者外周静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感染率低等优点,已在肿瘤患者中广泛应用。仅2014年,腹部肿瘤科PICC置管总量高达932例。为不断适应患者及临床发展需求,腹部肿瘤科于4月23日引进耐高压型双腔PICC,该导管型号为德国巴德5Fr(Power PICC)。应用一月以来,留置该PICC患者已达36例,未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栓、血流性感染、堵管、导管断裂等并发症。
此前,腹部肿瘤科PICC全部为单腔导管。当患者应用FOLFOX、FOLFIRL方案进行化疗,需要46小时持续静脉输入化疗药物时,尽管患者已安置了PICC,但仍需再留置一颗留置针进行保胃、止吐等支持液体的输入。长期、反复的穿刺既损伤了患者的血管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双腔型PICC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双腔型PICC由两个管腔组成,两腔各不相通,适宜由护士为患者同时输注2种液体,为FOLFOX、FOLFIRL方案化疗患者带来了福音。
不仅如此,耐高压型双腔PICC还可进行增强CT高压造影剂的注射。增强CT 是肿瘤患者检查的重要手段。每周,腹部肿瘤科行增强CT检查患者大于50例。行加强CT 检查时, 需要护士为患者注射高压造影剂,用来对病灶进行显影,CT高压造影剂有一定的刺激性,并且为高压注射,一旦造影剂外渗,会使患者整个手臂肿胀,加重患者痛苦。耐高压型双腔PICC导管是由抗压力的聚氨酯材质制成,能耐受300PSi( 磅/平方英寸, 相当于2068KPa)的高压注射。因此可进行增强CT高压造影剂的注射, 同时有效防止了高压外渗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护士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