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 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IED) 治疗技术在中国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临床上针对患者心脏节律治疗非常成熟的一项技术。围绕着本技术的快速发展、疑难病例以及综合管理一直是临床讨论的热议话题。2016年四川省CIED沙龙首次活动于3月3日晚召开,来自成都及四川地市州近40位同道出席沙龙并交流分享。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专委会主任委员、我院心内科黄德嘉教授为CIED沙龙做开场致辞。随后,来自希腊亨利.杜兰特医院的心内科主任Stylianos E.Tzeis教授(欧洲起搏器与ICD准入委员会主席,欧洲心脏协会会员,希腊电生理起搏专业委员会主席,欧洲培训和研发授权委员会委员)为大家作了题为“Difficult decision in ICD and pacemaker indications”的讲课。我院刘兴斌教授担任本次活动的现场翻译。
Prof.Tzeis首先介绍了他自己对于是否需要安置起搏器的3个观点:1)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不需要安置起搏器;2)心动过缓但症状不典型:需仔细询问病人状况。因为不仅仅是晕厥,还可能是乏力、运动耐量减弱等。这类病人不需要做电生理检查,可借助运动试验检查;3)I度AVB:对此类患者是否应该给予起搏治疗有所争议,可以看PR间期考虑。同时需要考虑电极植入的位置,避免此类病人安置起搏器后长期心室起搏导致的左右心室不同步。接下来Pro. Tzeis带来了关于治疗策略选择的颇有意思的4个病例,刘兴斌教授在现场引导大家积极讨论,并就中西方的选择差异和Prof. Tzeis进行了深入交流。自由提问环节更是将活动引入了最高潮,百家争鸣、智慧碰撞。
最后,黄德嘉教授进行了总结。他对本次沙龙的圆满举办给予了极大地肯定,并希望能有让植入或非植入医生定期参加此类学术讨论的机会。刘兴斌教授也鼓励大家平时多收搜集案例和热点话题,每2~3个月召开一次沙龙,大家轮流分享讨论,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