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25日,第十九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在厦门召开,泌尿外科李响教授受邀参加了此次盛会。
大会的主题为“精细管理,精准医治”,进一步推动国际、国内临床肿瘤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提倡规范化综合治疗,积极推动学科发展。
在前列腺精准治疗分会上,李响教授就近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的前列腺癌PSA筛查和早期诊断能否降低前列腺癌死亡率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李响教授认为PSA低于0.15,Gleason评分小于7分无需做穿刺活检,而PSA异常、影像学检测异常、直肠指检异常则需要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游离PSA的分子异构体p2PSA于2005年被美国FDA批准为前列腺癌的检测指标,基于p2PSA的前列腺健康指数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及特异性均优于PSAll41。
李响教授还介绍了MR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尤其是结合波谱分析、动态弥散加权等序列的多参数MRI技术,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均有较大的价值。由于早期前列腺癌病灶体积小,呈多灶性、分散性生长,因此对于初次穿刺阴性的患者,通过TRUS与多参数MRI影像融合技术可实施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国外文献报道可提高约20%的早期前列腺癌检出率。我院在09年-14年做了前列腺穿刺活检调查,共调查3972例患者,其中09年-11年Gleason评分小于7分的占14.15%,Gleason评分(3+4)或(4+3)占到了32.92%,儿大于7分的则占到48.65%。而最新的12年-14年则显示出Gleason评分为7分的患者占到了40.8%,这说明MRI+融合活检具有更加阳性检出率。
最后,李响教授介绍了IDCP存在与否的mCRPC患者亚组不PFS的多因素分析,总结到对IDCP(+)的mCPRC患者,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是影响患者病情进展独立危险因素,此类患者,一线选择AA可能取得比化疗更长的bPFS时间,而针对IDCP(-)的mCRPC患者,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并非影响患者病情进展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