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在长期继发性甲旁亢的基础上,甲状旁腺受到强烈和持久的刺激,部分继发性甲状旁腺增生组织转变为腺瘤,自主地分泌过多的甲状旁腺素,即使在原发因素去除后,甲状旁腺功能仍不能恢复正常状态。它的治疗常常设计到多个学科,包括甲状腺外科,肾内科,内分泌科以及辅助检查科室。近日 ,为增进多学科合作交流,规范和探讨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治疗策略,甲状腺外科协同内分泌科、肾内科等相关科室举办了2017年华西骨松学院第三次多学科学术交流科室交流会。会议由甲状腺外科主办,内分泌科、肾脏内科、甲状腺外科、核医学科、病理科、超声科约30余人参会。
交流会由甲状腺外科李志辉副主任主持,他希望通过此次多学科交流能够达成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疗共识。交流会首先由甲状腺外科刘峰医师、佘建涛医师对目前国内外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证患者的手术治疗进展进行了分析和汇报,并提出目前的争议以及讨论热点,大家就三发性甲状旁腺患者的手术方式、甲状旁腺的移植部位、移植的量、移植的层次,甲状旁腺的冰冻保存等进行了讨论。 针对三发性甲旁亢的内科治疗,卢春燕教授做了维生素D的临床使用和规范的主题演讲,讲解了维生素D的合成与代谢,维生素D缺乏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维生素D制剂的使用原则及使用方法,并以实际的案例展示了维生素D缺乏的临床表现以及临床处理方案。同时,卢教授还与外科医师讨论了甲状旁腺术后补钙的方案。最后,朱精强主任进行了总结,他说,在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证患者的手术方式上初步达成共识,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比如甲状旁腺移植的量,准备做肾移植患者的甲状旁腺的手术方式等。
此次交流会拉近了多学科之间的距离,解答了临床上一些因为跨学科而产生的困惑,给不同科室的医生为患者提供最优的诊疗法案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