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我院生物治疗研究中心汪源/周冉和神经外科毛庆在Science Advances发文:揭示恶性胶质瘤与微环境代谢互作驱动浸润性生长的分子机制 2025.09.26

近日,我院生物治疗研究中心汪源/周冉和神经外科毛庆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IF:12.5)发表论文Glioblastoma exploits ATP from leading-edge astrocytes to fuel its infiltrative growth revealed by spatially-resolved chimeric analysis。该研究基于团队前期发表的人—鼠嵌合胶质瘤模型,结合空间转录组学分析,系统解析了肿瘤细胞与微环境的演化互作,并利用人-鼠嵌合体模型结合空间转录组学技术,为此类模型开发了可在转录本层面精确区分物种来源的基因表达定量分析工具SCAR。

from clipboard

研究发现,在肿瘤浸润前沿,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通过代谢重编程,显著上调肌酸激酶CKB(Creatine Kinase B)并将其外泌至细胞外。外泌的CKB能够高效利用肿瘤微环境中由星形胶质细胞所提供的ATP与肌酸作为底物,催化生成磷酸肌酸(PCr)。浸润区肿瘤细胞依赖PCr穿梭进一步利用胞外ATP,从而为GBM细胞的高侵袭性表型提供能量支持。体内外功能实验进一步证实,抑制CKB可有效阻断GBM细胞对胞外ATP的摄取,进而削弱其增殖、干性维持及放射治疗所诱导的迁移能力。针对该靶点,研究团队使用CKB的酶活抑制剂环肌酸(Cyclocreatine)进行干预,在荷瘤小鼠模型中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与浸润,并显著延长其生存期。

from clipboard

综上,该研究揭示了GBM与星形胶质细胞通过肌酸代谢互作形成的浸润生长的代谢依赖机制,为理解GBM进展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同时,所开发的SCAR工具也为嵌合模型下的肿瘤空间组学分析提供了通用且可靠的工具。

生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研究员汪源、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毛庆、我院博士后/副研究员周冉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生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杨高霞、肺癌中心牛小东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生物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生甘洁颖、病理科余天平医师和神经外科杨渊副教授等为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我院1·3·5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四川省科技厅项目以及国家博士后基金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26/sciadv.adv5673

作者:周冉 编辑:袁婧 刘欢 来源:生物治疗研究中心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