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麻醉手术中心、华西线粒体代谢与围术期医学研究室、麻醉与转化神经科学中心李涛研究员团队在 Nature Aging(IF: 17.0)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Multi-omic profiling of sarcopenia identifies disrupted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catabolism as a causal mechanism and therapeutic target"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解析了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 BCAA)代谢障碍在肌少症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BCAA蓄积导致骨骼肌萎缩的分子机制,并提出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种与年龄增加相关的肌肉质量和功能进行性丧失的老年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独立性。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97亿,肌少症的患病率超过10%。肌少症患者因肌肉功能减退,活动能力受限,围术期苏醒延迟,也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术后并发症风险,且除运动和营养干预外,肌少症尚无批准的药物治疗,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健康和公共卫生问题。
研究团队收集肌少症(Sarcopenia, S)、可能肌少症(Possible sarcopenia, PS)以及健康老年人群(Healthy aged, HA)的骨骼肌进行RNA-seq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的基因约60%为代谢基因,KEGG富集分析提示代谢改变是肌少症的转录组特征(图1)。
图1:代谢改变是肌少症的转录特征
代谢途径富集分析显示,氨基酸(包括BCAA)代谢和脂肪酸代谢是肌少症代谢改变最多的途径。进一步代谢产物集富集分析表明,肌少症和健康老年人之间的差异富集代谢物在BCAA分解代谢中富集,肌少症和可能肌少症之间的差异富集代谢物主要在BCAA分解代谢和TCA循环中富集。因此,肌少症伴随明显的代谢改变(图2)。
图2:肌少症的代谢特征与转录组一致
为了探索驱动肌少症的遗传决定因素,研究团队通过随机森林分析鉴定出36个调控肌少症进程的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富集于BCAA分解代谢和脂肪酸代谢。GWAS荟萃分析揭示,肌少症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与BCAA代谢密切相关。作者整合了主要SNP、随机森林分析中的前50个mRNAs和差异富集代谢物,通过整合多组学数据分析,明确BCAA代谢障碍是导致肌少症的诱因(图3)。
图3:机器学习证实BCAA分解代谢障碍与肌少症的临床特征相关
为了进一步明确BCAA代谢对肌少症的影响,研究人员建立了骨骼肌特异性Ppm1k敲除(KO)小鼠模型,与野生型(WT)对照组小鼠相比, KO小鼠骨骼肌中的BCAA水平升高,肌肉力量、质量和耐力显著降低。且高BCAA喂养进一步加重了骨骼肌损伤。这些证据表明,BCAA蓄积直接损伤骨骼肌功能。相反,给予KO小鼠、自然衰老小鼠BT2(促进BCAA代谢)治疗,骨骼肌中BCAA浓度降低,且骨骼肌功能改善。重要的是,单纯限制BCAA摄入虽能一定程度上改善肌少症小鼠的骨骼肌功能,但并不能从根本上逆转肌少症的进展,表明在促进BCAA分解代谢的同时,还应该保证足量的BCAA摄入,这是防治肌少症的关键(图4)。
图4:BCAA分解代谢障碍降低骨骼肌肌肉力量和质量
最后,为了明确BCAA分解代谢障碍对肌少症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团队对WT和KO小鼠的骨骼肌进行RNA-seq分析,发现BCAA代谢障碍导致骨骼肌mTOR信号、线粒体功能、胰岛素抵抗、PI3K-Akt通路及氧化磷酸化等代谢相关通路显著改变。此外,在人类和小鼠骨骼肌中,发现BCAA蓄积激活mTOR,导致S6激酶(p70S6K)和S6的磷酸化增加,S6激酶和S6是蛋白质合成的关键效应器。而过量BCAA持续激活mTOR也会损害胰岛素敏感性、自噬和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骨骼肌萎缩。通过雷帕霉素干预,进一步证实mTO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是BCAA诱导肌少症的核心机制(图5)。
图5:BCAA蓄积通过异常的mTOR信号传导诱发肌少症
综上所述,该研究发现BCAA代谢障碍导致过量BCAA在骨骼肌蓄积,通过持续激活mTOR,形成胰岛素抵抗-自噬抑制-线粒体损伤的恶性循环,诱发并加速肌少症进展。促进BCAA分解代谢或抑制mTOR过度激活,均可有效逆转病理过程,是潜在的临床干预策略(图6)。
图6:研究机制示意图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587-024-007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