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新冠疫情迅速蔓延,牵动着所有国人的神经。作为呼吸/感染重症专业的医护人员,所有呼吸ICU人在高度关注疫情发展同时,时刻准备着投入战斗。
不论是征集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还是征集新冠ICU特护人员,每次消息一发出,2分钟之内名额报满,错过信息的还在不停追着报名。大家都摩拳擦掌,想要上“战场”贡献力量,让热血发一份光。当然,所有人都明白,无论内心多么热切,关键时刻,听从组织的安排调度才是救援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
一、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2月2日,我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达到武汉,呼吸治疗师组长倪忠团队接管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一间由胃肠外科改造成的临时重症病房。
原外科病房医护人员基本不会使用呼吸机,不懂如何进行呼吸支持治疗,倪忠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丹一起快速组织呼吸治疗小组,负责所有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并紧急为医护人员开展相关培训。
刚支援没多久时,一位大爷情况恶化,急需气管插管,但当地医院只有一位麻醉师负责全院气管插管,情况紧急,作为呼吸治疗师的倪忠决定自己上。气管插管是一项超高风险操作,没有正压头套,没有围脖,就用垃圾袋临时做了一个。当挑开大爷咽部时,看到里面早已充满了痰液,所幸插管及时,否则患者可能就走了。事后,倪忠也曾后怕,这样的高风险操作,防护不足很危险,但当时当刻,他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我想他能活”。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月7日,作为国家应急医疗队队员,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唐荔也应召出发驰援武汉,担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新冠感染重症患者收治病房24病区护士长。疫情来得突然,临时改造病房各方面都还需要完善,设备、氧气、人员安排和工作流程等方方面面都需要重新梳理。改造病房的任务艰巨又紧急,唐荔护士长和同事们奋力拼搏,每日睡眠不足5小时,几乎没有时间坐下来好好吃一顿饭,全力以赴只为尽快给重症患者创造出更好的救治条件,为医护人员创造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从俯卧位通气管理到人工气道护理,从压疮预防到疑难血管穿刺,唐荔护士长与同事们利用高超的护理技术助患者摆脱新冠病魔的威胁,逐渐获得身体的康复;同时,细心的华西护理人也发现在隔离病房里的不少患者因为匆忙入院,所有家人也被隔离在不同医疗点,一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无法满足,在身体遭受疾病折磨时心理和自尊也备受打击。于是,他们又行动起来,尽己所能地去解决这些在平日里看来微不足道,在这特殊时期却异常凸显的“小需求”,它可能是想换一下十多天没换过的袜子,可能是一把小小的指甲刀来剪去藏污纳垢的长指甲,可能是一瓶开胃咸菜,或者,是一位不会使用网络的老奶奶想要通过视频看看老伴儿的小小愿望。“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唐荔护士长最爱说的一句话,也是一直在践行的信仰。
一灯破暗,百年光明;愈是危难,愈加明亮。
2月16日,医疗组长余荷响应号召,随华西第五支医疗队,接管成都市公卫中心重症病区。这是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的又一条战线。在公卫中心,余荷医师与各位医疗组长一道,在梁宗安主任的带领下,组成了集呼吸支持治疗、肾脏透析治疗、营养支持、康复锻炼为一体的多学科治疗团队。从医疗工作流程、护理方式、多学科沟通与协作、物资准备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将华西模式带到新冠感染的治疗中。在华西医护团队的努力下,截至目前,14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已有10名病情好转,转入普通隔离病房。
一袭白衣救天下,悬壶济世著英魂。
与此同时,在华西,为确保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能得到及时、专业的治疗,医院紧急筹建呼吸道传染病ICU,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负压病房改造、医疗设备安装、医护团队组建。呼吸/感染ICU成为新ICU筹建的重要力量,前后共派出10多名护理骨干,与来自小儿ICU、胸外ICU、外科ICU、综合ICU、神经ICU的5名护理人员组成了呼吸道传染病ICU护理团队。在护理部的统筹规划下,袁丽总护士长和唐梦琳护士长组织领导,伍林飞代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开展病房改造、设备申购、物资规划、人员培训等一系列工作。
病房改造任务艰巨,需要不断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反复修订完善工作流程和制度,伍林飞代护士长和团队成员制定了负压病房使用管理规范和防护用品穿脱标准化流程。除了紧急改造、布局病房外,团队开展了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并对病区医务人员和工勤人员进行了防护用品穿脱和病区出入流程的培训。为了抢时间,常持续到深夜。在冬日的干冷天气、重体力劳动和消毒液共同作用下,大家的手变得红肿、干裂,但仍然激情饱满,干劲十足。10天时间,一切准备就绪,40张负压病床,专业的医护团队,好整以暇,随时准备收治新冠重症患者。这里,就是新冠肺炎患者最后的一道保障,是华西、是成都人民抗击新冠的定心丸。
二、莹莹之火,倾尽绵力
自疫情爆发以来,我院的接诊从未间断,门诊恢复后,医院的人流量更是暴增破万。为了满足患者就医需求,解决老百姓看病的问题,同时实现院内“零感染”,院内紧急征集志愿者,筑起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呼吸/感染ICU积极响应号召,自大年初一起,不断参与院内志愿者活动。
三、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留守的呼吸/感染ICU一点也没有闲着,病人的收治数不少,护理难度也不曾降。每天俯卧位病人至少3个,甚至还收治了1例双肺肺移植病人,做了3天ECMO。过程有艰难,每一位病人,我们都用心守护。
一些同事的家属同样也在抗疫一线,还有的家属听说去前线的同事需要剃头发,主动请缨将服务送到科室。
前线与后方,武汉与成都,不同的岗位,相同的期望,战,是我们的使命;守,我们后盾足够坚强!抗疫,呼吸/感染ICU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