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凝心聚力,抗击疫情——我院湖北娃“心”援武汉 2020.03.10

“生活的大轮在铿锵地前行,时间却在无声的流逝。这就是生命!没有什么力量能扼杀生命。生命是这样顽强,它对抗的是整整一个严寒的冬天。冬天退却了,生命之花却蓬勃地怒放。”

——《平凡的世界》

叶剑波,湖北广水人,大学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只身一人从武汉来到了四川,现已在我院心理卫生中心工作10余年,一直从事精神、心理护理工作。平凡的他,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展现出一个不平凡的他。

《平凡的世界》是一个农民党员,一位对越反击战普通战士叶善可喜欢的书。虽然在战场上负了小伤,没有立下什么大功,退伍后寓居山村,但他一生最自豪的就是有一个获得心理咨询师资质的在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PICU病房做心理护士的儿子------叶剑波。

现在,父亲叶善可作为一名老党员在新冠肺炎肆虐的湖北某个不知名的山村里来回奔波,做一些保护村民的平凡的防护工作。严防死守下,村里没有一例感染的村民。儿子叶剑波从成都返回他的家乡,在湖北武汉第五人民医院进行心理援助工作。他秉承父志,以一个普通心理咨询师的身份,用心理援助的专业技能向党表心。

叶剑波是一个平凡的心理护士,每天的工作就是与PICU病房的各种心理危机事件,与自杀与暴力打交道。虽然还不是心理咨询专家,也不曾加持过什么光环,但也在多次地震后心理救援、病房每天的心理危机干预事件中,不断摸爬滚打。“爱是化解冲突的良药”已经融成了他化解危机的核心信念与助人技能。

新冠肺炎的治疗,不仅需要治疗身体还需要治疗心理。胸闷、堵,呼吸不畅,除了肺部感染的作用,还有内心中内疚、悲伤与恐惧带来的紧缩压力,内心恐惧与愤怒所带来的爆发压力,还有家庭无序和环境无序带来的干扰压力。

2月21日,叶剑波随华西医院第四支援鄂医疗队到达武汉第五人民医院,主要参与心理援助和网络热线咨询两部分工作,开启了他的心理援助工作与成长感悟。

感悟一:对医务工作者的心理援助不添乱,有需要及时响应

叶剑波到达武汉后,短短几天,感受最深的是武汉医务工作者连轴运转之后的特殊压抑。那是一种害怕任何一丝添乱都可能打破的脆弱平衡,这是所有精神处于极度压力者的共同特征:必须高度专注于熟悉的任务和路径;必须尊重简单的救命规则;任何不熟悉任务与强加需求或指令的到来,都可能让他们压力倍增。

失眠或睡眠不足早已成为了武汉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家常便饭,被迫睡上2-3个小时,就足以让他们继续高速运转。真正等到任务紧迫感减少,被患者呼救需求减少的时候,反而失眠可能会加重,疲乏感会增加,脑子反应还可能变慢。这时候,他们就更不能接受那些无关信息进入大脑。在大多数医务工作者的信念中,除了自己,除了战友,除了休息,除了与家人的静静相处,似乎没有心理医生可以帮他们的份。

对正在应对新冠危机的武汉医务工作者,对他们的心理援助工作,就是避免不恰当的打搅,避免不恰当的介入扰乱了他们习惯的应对节奏。其实,叶剑波早已知道,这就是真实,但还是主动向华西的心理专家们咨询如何是好。

华西心理专家们认为:只有尊重,只有花时间慢慢融入与理解当地的医务工作者,清楚他们的工作流程与习惯,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跟上他们的节奏,才能成为他们的同路人,才能获得与他们心理沟通交流的机会。要帮他们分担压力,就只有去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减少不必要的冲突与无效沟通,控制情绪化的医疗场景,才可能让他们在高强度的工作背景下有些放松感,从而寻得给予他们务实心理援助的机会。

华西心理专家的一句话点醒了叶剑波:医疗救治是对患者最成功的心理治疗,生存与安全是成功心理治疗的基石。向武汉医务工作者学习如何与他们的患者建立生死攸关的信任关系,就可以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心理援助就可以扎根。

叶剑波努力融入武汉医院的工作,虽然心疼武汉的医务工作者,但明白对住院患者心理问题的有效处理,才是现阶段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让新冠病人平稳而快一点出院,安心回家,就是对武汉医务工作者的最大心理援助。

感悟二:对患者的心理援助主动关心,用“认可”去温暖“心结”

让康复者发力,信任能带动自我修复力

叶剑波深入病房,与武汉本地和外援的医务工作者一起面对患者的时候,深深感觉到,不管是生命处于脆弱阶段的,还是进入康复早期阶段的新冠肺炎患者,他们的躯体与心理的康复力量都是那么强大。

也许你可以观察到,当他们知道华西医院医生来病房时,激动的流泪;也可能偶然发现,当医生护士不会注意到他们表情的时候,偷偷地流下痛苦的泪水;在他们与医务工作者接触的尊重眼神与恭敬言语之外,有时也会听到他们对各种问题的一些抱怨,看见那些被他们掩饰得很好的哀怨与焦虑表情。不管是流泪,还是抱怨,你仔细去感觉,都能够发现他们的努力和坚强。

叶剑波感觉自己很难在短时间内走入如此多患者的内心。不能像在PICU病房工作中的那样,有足够时间深入了解其痛苦,及其背后的家庭社会心理背景。但他学会了病房中没有深刻理解的一点技能:认可。

不管在病房还是在网络咨询电话中,他开始去“认可”患者隐藏的努力和坚强,“认可”他们对痛苦的压抑,“认可”他们的抱怨与担心,“认可”他们为自己未来盘算的一些小九九心思,“认可”他们不添乱而为医务工作者付出的细小尊重,“认可”他们努力让自己强装笑颜地掩饰内心的痛苦。

对患者的认可,居然可以化解一些心结。认可一些细小行为,居然拥有温度,居然让好几个重症患者更积极关心和回馈医务工作者了。叶剑波也渐渐地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心理有说不出的开心。

认可与被认可,让叶剑波尘封多年的向中国共产党党组织靠拢的力量也变得强大了。于是,勇敢地提笔写下了他的第二封入党申请书(16年前将第一封入党申请书藏起来的不自信,最终消退)。

入党申请书

感悟三:心理援助工作者需要心理援助说白了,就是叶剑波等需要心理援助,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解决援助对象的问题

叶剑波到了武汉,非常清楚自己的使命:随四川心理医疗团队去帮助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为他们提供心理援助。但是,“一名心理援助工作者的最大助人力量来自哪里?”也是叶剑波不断问自己的问题。

说心里话,虽然华西心理援助武汉团队的14名成员都参与过地震心理援助,经验也不少。但是,武汉的心理援助工作确实存在非常多的不同与复杂现实问题。具体到每一个心理援助个体,情况就复杂了很多。

心理工作者经常面对的质疑是:你们心理医生有没有心理问题?你们是否能解决好你们的问题?带着问题的心理工作者能否出色地帮助援助对象?

叶剑波不断被心理专家告知:心理工作者不是神,是普通人,平凡的人。心理工作是一种职业,但是,当被大家赋予了一种特殊的使命与高尚的荣誉之后,他们还能踏踏实实做普通人吗?

叶剑波给出的答案就是:我就是一个平凡的人,普通护士兼心理咨询师,与山村里的党员父亲的平凡没有多大差异。

他被批准去武汉之后,就一直失眠。反复想:怎么做好工作,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工作被华西医院心理团队认可,被武汉医院认可,被患者和他们的医务工作者认可。没有到病房之前,没有接触到病人之前,内心总是不安,总是担心,害怕不被需要,自己助人之心愿无法落地,那就是一种磨砺。

开始融入医院的工作环境了,积极传播着华西专家精心制作的网络失眠干预技术、压迫性情绪管理技术、正念情绪管理技术、华贝公益热线电话平台,叶剑波仍然感到自己还需要更多的支持来满足心理援助对象的各种社会心理需要。即使每天在四川省心理医疗队长李进教授组织的督导之后,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自己去思考如何更好地行动,如何突破自己观察、表达与行动不到位的瓶颈。坚持工作日记,个人日记,查阅各种相关信息,接受网络视频培训,打电话与团队的交流,就成为了叶剑波每天工作之后的自我充电必修课。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叶剑波的同事发现他变了,变化好大。他的一些些进步多少也影响了PICU团队的变化。

叶剑波PICU病房同事对他的一句话评价与寄语:

孟宪东科护士长: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医院、科室里纷纷自愿报名驰援武汉,叶剑波老师在病房里第一个报名,是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之一。出征时,叶剑波说:“我的家乡在湖北,我上大学在武汉,我是单身,没有媳妇和孩子,我要回去为自己的家乡奉献出微薄的力量……”

余建英护士长:春节,阖家团圆之时,叶剑波说:“我是单身,没有媳妇和孩子,春节我值班……”,整个春节期间,叶老师坚守岗位,电话里与父母互道新年快乐!

卓瑜副护士长:我曾经和波波老师一起租房子,一起参加4.20芦山地震的灾后心理救援,多年共患难的好兄弟,波波老师做事认真负责,总有不服输的心。相信他能克服一切困难,在顺利完成支援任务的同时照顾好自己。期待他平安归来!

张骏副主任医师:小叶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和踏实敬业的工作精神,受他父亲的影响很大。能够这么积极进取,敢于挑战自我,是心理医生快速成长的必须。波波加油!!!

鲜玉霞(护理组长):平时工作中那么认真负责,工作细心,波波老师在前线一定可以照顾好自己,也一定可以用自己专业知识帮助到有需要的人。波波老师,加油!

熊倩:就这么朴实的一句话“我是单身,没有媳妇和孩子”,叶剑波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把休假留给了其他的同事;叶剑波在新冠疫情下,回到自己家乡,冲锋在疫情的最前线,给大家留下了满满的感动。

徐小凤:工作至今,一直是叶老师带我上夜班,他既是我工作中的带教老师,教会了我很多临床知识和技能,也是生活中一个很好地朋友,给我带来了很多安心和欢乐。在武汉支援,希望他能照顾好自己,也希望疫情快点结束,期盼叶老师早日凯旋,然后继续一起上夜班。

肖珏汝:一起搭班时,经常嚷着要减肥要节食之类的。波波老师,等你回来,一起锻炼健身哦!

杨建红:波波老师,听说你喜欢打羽毛球,我也很喜欢,等你回来切磋哦,平安归来!


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

做着不平凡的事

奉献着不平凡的一生

叶老师,加油!我们等着您平安归来!

作者:张骏 熊倩 余建英 卓瑜 编辑:史杰蔚 刘欢 来源:心理卫生中心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