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四川省麻醉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021.01.15

一、中心简介

在国家、四川省重大临床需求下,建立了四川省麻醉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我国每年5000万人次麻醉,且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即将成为“最大麻醉国家”。但最丰富临床资源和在全球较弱学术话语权矛盾突出;麻醉及围术期安全的水平和远期转归较差;大型医院技术规范和管理策略向基层辐射不快不强。四川是西部人口大省,上述问题更为显著。因此创建四川省麻醉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展以提高我省以及全国麻醉和围术期安全,改善患者长期转归为目标的临床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符合国家重大需求。

华西医院麻醉科是世界最大的麻醉科之一。在复旦大学中国最佳专科排行中连续11年全国第一。临床资源丰富,每年高质量完成20万例麻醉;拥有一支以中青年医师为骨干的多学科深交叉创新型研究团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新药转化8700万元,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近40项。2014年以来,获中国专利授权35项,国际专利8项,发表SCI 211篇。

本中心以华西医院为主体,以近20家省内签约医院的协同网络为支撑的四川省麻醉医学临床医学研究集团。集团将面向世界麻醉医学前沿,聚焦高危患者麻醉和围术期安全及长期转归、围术期血液保护和输血安全、新型麻醉药物创制等三个重大问题,计划3年内开发3项麻醉和围术期临床管理方案,上市2个拥有发明专利的麻醉新药,开展3-5项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的研究与评价,2项临床技术创新攻关,协同研究网络完成3-5项高质量的多中心临床诊疗规范的研究。同时在推广创新成果、完成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不少于1000人次,整体提高我国临床麻醉水平,占领国际学术高地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中心将培养世界级领军人才和研究团队,以及服务于基层医师的师资队伍,为持续全面推动我省我国麻醉医学的临床及转化研究和提升基层麻醉临床服务能力奠定人才基础。

二、中心职责

1、建立围术期期信息库

中心通过术前基于现有的电子病历等信息,提取关键数据并结构化;术中利用多模态链式循环连续监测等技术手段,捕获术中标准化生命体征监测数据;术后收集康复等多项指标;整合患者术中重要脏器应激响应信息,集成融合患者、手术、麻醉等围手术期多源异构信息数据,创建围术期信息数据集,尽可能的为全院相关科室提供服务,形成研究网络。

2、疼痛监控和管理

   中心对术后急慢性疼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控和管理策略,此外依托医院信息系统,设立了疼痛虚拟病房,为其他科室提供了参考。通过研究疼痛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策略,更好地保障有创诊疗和手术患者无痛苦并提供舒适性医疗条件

3、开展交叉学科的高水平医学研究

多学科融合的临床研究:与医院各个临床科室合作,整合术前、术中、术后管理以及治疗过程的相关信息,临床研究方法学专家和统计学专家参与;共同完成高水平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并将高质量临床研究结果转化为指南或者专家共识。面向基层医院推广和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推广,提升基层医院临床麻醉的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

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基础医学实验室合作,形成临床科研和基础研究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提高围术期安全性和舒适性,促进患者快速恢复,并通过应用基础研究所提供的研究平台起到全国范围的学科引领作用。

麻醉医学创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通过基础科学研究促进临床研究中心科研水平和技术进步,将所研发的技术和产业创新推向更大的平台,带动全院医学研究能力的进步,起到引领作用。

4、临床研究人员的培养

培养临床研究领军人才和团队。积极培养5-10名能以全球视野,具有很强临床科研素质和组织能力的,与世界水平接轨的临床研究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建立由5-10名在麻醉学领域已完成重大临床研究,并已在“NEJM”等顶级临床杂志发表论文的世界级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搭建国际临床创新网络。

依托中心及创新网络系统,利用互联网、学术会议、短训班等多种方式,通过集中培训、统一考核、资质评价等模式,加强和国际高水平医学研究机构的学习交流,培养和组建一支包括临床医师、科研设计、数据和样本管理、统计分析、质量控制、疾病随访人才和研究护士的,规模化的,高水平临床研究人才队伍。

5、建立生物样本库

建立麻醉学科孤儿病恶性高热、围术期老年患者、围术期肿瘤患者等多种数据库及生物样本库,与医院多个科室或相关实验室进行合作,构建相关疾病基因突变谱,总结治疗方案及预后,为建立我国多个疾病的诊治指南提供临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