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我院在四川大学第九届“德渥群芳”育人文化建设导师标兵科研团队活动评选中取得佳绩 2024.01.25

近日,四川大学第九届“德渥群芳”育人文化建设标兵科研团队活动评选结果出炉,我院张伟教授带领的“医工交叉身心健康促进科研团队”、郭应坤教授带领的“心血管疾病代谢及分子成像创新研究团队”、郭应强教授带领的“心脏瓣膜微创技术研究团队”荣获“德渥群芳”育人文化建设导师标兵科研团队称号(全校共13个)。

本次活动通过团队自主申报或科室推荐,我院19个研究生导师团队申请。经资格审查,师德师风、医德医风、学术道德等函审程序,进入教学口评优和院级评优推荐环节,在四川大学答辩及专家评审后,我院3个候选推荐团队获评导师标兵科研团队。

以课题组、实验室、临床科室等为形式的导师标兵团队是承担学校“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层微观载体,是构成学校有机整体最具活力的细胞。此次获选体现了我院研究生导师认真履行“七导”职责,营造关爱、包容、团结、拼搏的团队文化氛围和师德高尚、教书育人的风采。与此同时彰显了广大研究生在团队文化的熏陶下立志报国、勇攀科技高峰的生动局面。

张伟教授 医工交叉身心健康促进科研团队

张伟教授带领的医工交叉心理评估研发团队,围绕身心健康促进,从临床问题、管理需求出发,将医、理、工学科知识融合推进研究与人才培养,探索医学基础-应用基础-转化研究。研究聚焦于认知科学和脑科学中的“情绪与应激相关问题”,多学科师资联合培养人才。团队有青年指导教师12名,已培养学生100余名,其中指导医学信息学、人工智能、临床医学等交叉专业在读学生41名,其中博士20名,硕士21名,合作博士后15名。指导学生获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学生等荣誉,指导学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进入全国总决赛、参加知名国际竞赛获团队亚军。团队先后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40余项,发表论文280余篇,著作10余部,牵头制定团体标准2项,专利授权6项,软著获批19项,切实培养了一批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专注研究、踏实勤勉的对社会有益的科研人才。

郭应坤教授  心血管疾病代谢及分子成像创新研究团队

郭应坤教授领衔的“心血管疾病代谢及分子成像创新研究团队”成立于2012年,是一支临床-基础充分融合、医工深度交叉的高水平研究团队。团队秉承“仁爱为怀、严谨治学”的核心文化建设理念,践行“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公益育人”的根本方针。截止目前,团队已培养硕/博士研究生47人,其中在读硕/博士研究生19人,其中6人晋升为高级职称,2人破格晋升硕/博研究生导师。团队成员获得国家奖学金、四川省优秀毕业生、互联网+大赛省级金奖等荣誉40人次。团队成员主持973子课题、国自然重点项目、国自然面上等国家级及省部级专项30余项。此外,团队搭建了国内首个儿童心血管病专病影像数据库并获国家卫健委备案,有效推动临床心肌损伤早诊早治,产生了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学术影响。

郭应强教授  心脏瓣膜微创技术研究团队

郭应强心脏瓣膜微创技术研究团队创建于2014年,团队由22名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涵盖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材料学等多学科背景,依托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研究室等平台,聚焦交叉学科方向开展创新研究,坚持“立医先立德,为医先为人”,围绕“思想道德育人、文化知识育人、临床实践育人”的团队培养理念带领团队取得佳绩。团队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8项,牵头/参与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24项;培养博士后、研究生58名,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300余人。在郭应强教授的带领下,团队长期从事心脏瓣膜微创技术的研究及临床转化应用,是国际领先、国内首个心血管外科主导的微创瓣膜技术研究团队。

作者:曹裴娅 伍艳 编辑:赵欢 来源:研究生部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