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卡-
外科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华西医院一级专家。先后在天津医科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四川省卫生行业领军人才,四川省卫计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突贡专家。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副主编,创建四川省医学会包虫病防治学组,任组长,创建四川省医学会包虫病专委会人筹备组组长。2003年晋升外科副主任医师,2004年进入华西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肝移植中心和肝胆胰外科进行肝胆胰外科和肝移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2009年晋升正高职称。精通肝癌,肝门胆管癌,胰腺癌的各种手术和各种复杂疑难肝胆胰外科手术以及肝移植,多次刷新华西医院疑难手术记录,刷新和保持华西医院有病例记载的最大肝癌切除记录,肝癌重达12斤,肿瘤直径超过40厘米。2009年联合介入科完成华西医院首例PTCD,PVE后扩大右半肝治疗IV型肝门胆管癌,病人生存超过5年。探索不减黄直接行胰十二指肠手术和肝门胆管癌切除术,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减轻了患者的治疗费用。10年前探索在80岁高龄群体施行肝切除术,胆囊癌根治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复杂肝胆胰手术,目前在80岁高龄将复杂肝胆胰手术常态化,将救治人群扩大。将分期切除的理念引入泡型肝包虫病治疗中,将不可手术的和复杂危险手术简单化安全化。目前主刀独立切肝已经超过2000例,手术水平已达国内领先,术后并发症极少,手术效果居国内前列。
案例 1 国际罕见的特大肝癌切除术 一年轻女性,因妊娠中期体检发现肝脏占位性疾病,既往因胰腺体尾部神经内分泌癌行胰体尾部切除术和脾切除术,临床考虑为肝脏转移癌,有手术指征。胰腺手术的主刀医生建议患者终止妊娠,因肝脏肿瘤直径约5-6厘米,可以进行肝脏转移肿瘤的切除术。患者拒绝,坚持要保留小孩。小孩经剖腹产顺利出生一月后,患者反复就诊省内外多家医院和很多医生均因肝脏肿瘤太大,被告知无法手术。患者几近绝望,经华西同事介绍患者到我处就诊,此时患者的体型十分膨隆,尽管已经实行剖腹产,患者仍然俨如双胞胎的孕妇,此时检查肝脏肿瘤已经占满腹腔,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和痛苦,CT测量肿瘤大小约40X32厘米大小,最大直径超过40厘米。而且患者中重度贫血,血色素仅仅7g/dl。经胸腹增强CT检查确认,病变除了转移至肝脏外,其它器官未见转移。肝功,肾功,心电图等均未见异常。利用活体肝移植技术仔细评估,测算了患者剩余肝脏和标准肝脏的体积比以及剩余肝脏和患者的体重比,剩余肝脏是能满足患者机体需要的。手术的风险在于:肿瘤太大,切除困难,如不能切除,则关腹都很困难,;肝脏手术本身就容易出血,加之患者中重度贫血,尚未手术都有输血的指征;肿瘤又大,创面也大,万一出血不好控制,患者就会有生命危险。向家属交待病情,患者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执意要求手术,患者希望在有声之年能亲耳听到自己的孩子叫声妈妈,如华西医院不给手术,因为肿瘤太大导致患者太痛苦,患者就想跳楼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2013年3月陈哲宇教授在麻醉科和手术室的配合下,顺利切除肿瘤。切除标本测量直径为40厘米,重量超过12斤,再次刷新了2011年陈哲宇教授此前创造的的我院35厘米的最大的肝癌的切除记录(有病例记载)的记录,患者术后八天顺利出院。肿瘤直径40厘米,重量超过12斤的肝癌,国内外罕见报道。最后患者术后生存3年半,不但亲耳听到了孩子叫妈妈,也和孩子度过了快乐的一段时光。 病例2 分期切除治疗复杂多发泡型肝包虫病 一年轻藏族男性,常年在牧区生活,体检发现肝脏泡型包虫病。CT显示肝脏有四个病灶,分别位于左侧肝脏,左内叶和右前叶肝脏和右后叶肝脏,最小的病灶都超过5厘米。检查排除了头,胸和腹腔没有病灶,病变仅仅局限于肝脏,且肝功正常,凝血正常,心肺肾功能正常,身体可以耐受手术。但是因为肝脏病变太多,常规手术无法完整切除病灶;而且通过测量GV/SLV和GRWR等,计算出剩余肝脏无法满足机体的需要。即便是离体切除,切除后肝脏将成为几块碎块,因为剩余肝脏太碎,无法拼成一个有功能的剩余肝脏,就是肝脏能拼成,但碎块肝脏的胆管和血管很难连接成,所以自体移植也无法施行。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做DCD肝脏移植,但DCD肝脏移植患者要花费几十万的费用,而且肝脏移植供肝短缺,鉴于患者的情况不能顺利排队等待成肝脏移植,即便移植成功后,每年仍然要花费一笔不小的费用用于抗排斥,这对于普通的农牧民无法承受这种巨大的而费用。陈哲宇教授巧妙的利用肝脏的再生功能,和泡型包虫病生长比肝脏再生要缓慢得多的情况,首次将分期切除的理念引入肝脏包虫病的治疗中;提出手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首先切除左侧肝脏和左内叶以及右前叶病灶,利用肝脏再生原理,待剩余正常肝脏生长足够满足机体需要后,第二次再切除右侧肝脏病灶,最终完整切除病灶,使这个年轻的患者得到根治。两次手术费用仅仅不到8万元,术后也不用服药免疫排斥剂,为患者节约了大量资金,分期切除做到了将不可切除的病灶变为可切除的病灶,做到了复杂手术简单化,和危险手术安全化。并将此经验成功复制推广,使一批这样的不能手术的患者得到救治,拓宽了包虫病的手术指征,挽救了更多的病人,文章分别发表在Medicine和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sel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