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预约
就诊科室: 胰腺外科
医生姓名: 彭兵
就诊日期:
就诊时段:
就诊地点:
预约挂号费用:
就诊卡:

-就诊卡-

  • -就诊卡-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个
注意事项:
提交
专业擅长
“任何想要去的远方,都没有捷径”,坚持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希望年轻医生利用好平台,抓住机遇。
个人资料 更多医生
彭兵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肝胆胰脾疾病的微创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学组委员,美国外科学院院士(FACS),国际外科、消化和肿瘤科医师协会(IASGO)会员, IASGO微创外科中国分会委
科室:胰腺外科
个人简介:

在国内较早开展了高难度的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成为该手术在国内形成第二次浪潮的先行者和推动者,目前已完成1000余例腹腔镜胰腺手术,600余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0余例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0余例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在2014年1月完成了全世界年龄最大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89岁高龄胰头癌患者),并于2016年10月,彭兵教授团队曾受巴什基尔国立医科大学邀请,到该校开展两台腹腔镜胰十二指肠手术演示。同时最早完成了我国联合人工血管置换的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利用扩张肝圆韧带作为自体血管的联合血管切除重建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国际上最早提出经肠系膜上动脉前入路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该术式易于在术中显露肠系膜上动脉,En-block切除肿瘤、达到R0根治性切除,使血管重建方便可行。报道了国际首例荧光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提出“R8”胰肠吻合即“兵式吻合”;提出了选择性脾蒂阻断技术在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提高腹腔镜脾脏手术的安全性和保脾几率;证实了在极低血小板<10*109/L的ITP患者中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率先提出“双主刀模式”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多次参加国际及国内大型学术会议并做大会发言。

学术任职
职务
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学组委员,美国外科学院院士(FACS)
国际外科、消化和肿瘤科医师协会(IASGO)会员, IASGO微创外科中国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胰腺疾病分会胰腺疾病微创治疗学组副组长
四川省医师协会胰腺病专委会筹备组组长
医学案例

案例一:患者是一位29岁的青年女性,因慢性胰腺炎导致常年难以忍受的腹部、背部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CT显示胰头增大,主胰管增粗,内多发结石。在进行充分术前评估及准备后,彭兵教授决定实施荧光引导下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手术多次采用实时荧光导航,展示了荧光显影的优势,有利于增加主刀医师对胆管的辨认及其血供的保护。手术经过251分钟顺利完成,术中出血近150ml,术后住院13天,恢复良好。
案例二:患者毛某,男,14岁,一年前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时发现脾脏中段占位,后期随访发现脾脏实性占位逐渐增大,达到5.0*5.9cm,后经多方求医,最终在我中心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解剖性脾脏中段切除术。患者术后复查剩余脾脏血供良好,脾脏动静脉通畅,术后第七天患者顺利出院。此次腹腔镜下脾脏中段切除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中心在脾脏外科微创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同时也符合当代精准外科的理念—微创,精准,器官保留,这必将是众多保脾手术患者的福音。

新闻动态
科普专栏
更多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