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4日,四川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我院积极响应,按照国家及省上的统一部署,从1月25日大年初一起陆续派出了四支医疗队前往武汉,分别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参与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先后派出两支医疗队支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康复医学中心90后男护士曾鹏作为我院第三批援鄂人员参加了此次医疗援助。
作为90后男护士,曾鹏参加工作的时间并不长,有6年党龄的他身上有着这个年龄段少有的成熟与稳重。2月6日晚,我院紧急召集130名医务人员次日前往湖北武汉支援,短短一个小时内全部集结完毕,康复医学中心护理团队44人请战支援武汉,其中身为党员的曾鹏第一个报名。
曾鹏作为家中独子,父母非常担心他的安全,但是经过沟通以后,父母还是尊重儿子的决定,答应让他前往武汉。为了减少儿子的后顾之忧,妈妈在朋友圈写了这样一段话。看着妈妈的留言,虽然眼眶含着泪但是也更加坚定了曾鹏要和战友们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的决心。
到武汉的第二天刚好是元宵佳节,虽然这是和家人团圆的日子,但是对于在武汉的医务人员来说,这天和平时并没有任何区别,在上临床之前,大家进行了紧张的培训。
这样的“前线”对于其他人来说是“战场”,但对于医疗专业人员来说却是工作场所。一切来源于平时的训练,一切来源于医院的准备。华西团队的支持是全方位的,除了医院的全程全线保障,科室何成奇主任、何红晨书记、杜春萍科护士长,也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前线的“战士”,不仅是嘘寒问暖、安全防护,更有专业知识的支持,还有对后方家人的照顾,即使有很多顾虑和担心,也都很快能平静。
当全国人民都在赞美医务人员是白衣天使、是英雄的时候,曾鹏说我不想当英雄,也不想当网红,我只是知道做人要知恩图报。
“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快一个星期了,最近看了新闻里铺天盖地赞美医务人员的文章,心里其实觉得这是我们的天职,当我们选择了医学之路的那天起,其实就已经做出了决定!很多朋友都觉得我很傻,别人躲都来不及,我却像疯了一样选择向前冲。其实只有我知道,我要来!我必须来!不是想成为别人口中的“大英雄”,也不是想成为网红,而是因为人要记得感恩,要懂得知恩图报。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地震,那年给我太多不可磨灭的记忆,恐慌、无助、孤独的情绪伴随了好几个月,但是举国之力帮助灾区重建家园。2013年四川雅安发生第二次地震,在最危险的地方总是能看到人民军队的身影,当他们的出现给了无数人的希望。经过这两次大灾后,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学医之路,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
有十几亿一心的国家凝聚力,有中流砥柱的军人,有逆行忘我的白衣天使,有顶天立地的农民工,有舍小家为全局的市民,这就是中国,自信的中国!试问,当今世界还有哪国能做到?”
----摘自曾鹏战地日记
开朗阳光、正能量是曾鹏给同事们留下的印象,工作之余曾鹏也经常通过微信朋友圈和大家交流。
儿子在前线与病毒奋力拼搏,身体一向不好的妈妈在后方突然发烧了。疫情期间发烧是非常敏感的,为了不让儿子担心,妈妈到医院检查,并且再三叮嘱科室不要告诉儿子,科室专门派出张建梅护士长,作为家属一对一的联系人,提供后勤保障,经过医院检查后所幸只是普通感冒,这才让大家悬在半空中的心落了下来。
疫情发生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为打赢疫情阻击战,全面部署统筹安排全科的医、教、研、管工作,何成奇主任在科室组建华西康复新冠肺炎重症康复指挥部,与何红晨支部书记一道担任组长,喻鹏铭副治疗长担任技术部长,何竟教授担任后勤保障部长,刘沙鑫副治疗长担任信息部长,以远程帮助前线的战友,更好地开展康复临床工作,并给予更多的后勤保障,保证前线无忧、后方无虑。
科室/支部同时积极主持抗疫预备队,随时听从医院调遣。一声号召,全科室员工积极踊跃报名,主动请战,党员同志冲在第一线。经过科室/支部根据专业需要筛选排出三个梯队人员。
至今,康复医学中心已经派出两支队伍援外抗击疫情。2月6日护士曾鹏、尹玲茜、黄能三人随华西医院第三批医疗队(援鄂第三支医疗队)支援武汉;2月16日物理治疗师杨梦璇、李磊两人随华西医院第五批医疗队(援成都公卫第二支医疗队)接管成都公卫中心重症病房。
红标为康复医学中心三位援鄂的护士
红标为康复医学中心两位支援成都公卫的康复治疗师
其实全国还有许许多多像曾鹏一样奋斗在抗疫一线的人,他们普通却不平凡,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谱写着中国历史上这一伟大的抗疫篇章,他们是最美逆行者!将被人民和历史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