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
挂号
联系
我们
就诊
指南
常见
问题
返回
顶部
请输入关键字
【深度】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来自武汉疫情前线党员朱仕超的日志 2020.01.29

1月25日,感染管理部党员朱仕超作为四川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开赴武汉疫情前线。让我们通过他的系列日志,感受一名共产党员和华西人在抗击疫情战斗中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

武汉行随感

D1. 2020.1.25

      武汉的这个农历新年第一个夜晚有些湿冷。蒙蒙细雨,让这个正在与疫情抗争的九省通衢之中原名城带上了一抹悲壮的色彩。

      晚九点一刻,我们的川军队伍终于抵达汉江区的宾馆。窗外的城市很安静,灯火依旧通明。清冷的街道上确实没什么人,偶尔有骑着电瓶车的独行者驶过。汽车也还在行驶,明天就禁止机动车通行了。

      站在窗前呼吸了一口这个城市的空气,新年的氛围确实没有,但也暂时还没有感受到网络上的恐慌。这座城正默默承受着这场寒冷的夜雨。

      大年三十一早接到回成都待命的通知,立即驱车从广元返回。路上再接到可能出征的通知,再到除夕夜的凌晨接到上午出征的通知,心情有些忐忑,也有些激动。作为一个感染控制专业的医务人员,自己所学终于能在危机关头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我想,这也是一个在国旗呵护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体现自我价值的很好时刻。我并不多么崇高,只是觉得做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感受自己存在的意义,挺好的。

      唯一有些惦念的,便是家人了。第一年除夕夜没有陪着家人度过。但有无数的白衣天使们跟我一样都在这个除夕夜值守或奋战,我只不过是普通一员罢了。中午在省卫健委举行完出征仪式,就将前往机场登上前往武汉的专机。临行的车上,跟父母通了个电话。跟妻女联了下视频。车外的记者们立即围了上来,长枪短炮的阵仗,把明明很正常的氛围搞得有点悲壮。2岁女儿一声清脆的爸爸,眼泪差点没包住。

      虽然对武汉前线的状况不太明朗,心中难免有些忐忑,但作为长期和各类院内病原体作斗争的专业人员,我们还是有足够的信心的。我们队伍的原则也是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倾力而为。不为别人,为了家人,我们都一定会保护好自己。所以,请亲人朋友们放心。

       这个病毒感染并不是绝症。严格的科学防控定能保证我们的安全。


武汉行随感

D2. 2020.1.26

      武汉行的第二天有些忙碌。

      上午的时候依然下着小雨。省卫健委组织了北京来的两位专家为全体队员进行感染防控培训。其中一位感染科专家已到武汉15天,他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最重要的就是他做好了基本的戴口罩和手卫生,甚至去发热门诊都未穿防护服,15天来一切正常。这无疑给队员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只要我们科学地做好防护措施,必定能保护好我们自己。关于手卫生,他还特别强调,不做手卫生绝对不碰自己的身体,包括上厕所前。这一点是平常我们特别容易忽视的,尤其是男同胞们。

      下午的细雨中我们出发前往1公里外的武汉红十字医院实地考察和对接。院长在礼堂接待了我们川军队伍。这家医院有挺悠久的历史,但仍然是一家条件较为落后的二甲医院。它成为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定点医院之一。不到800名全院职工已连续奋战近月,疫情的压力、物资的欠缺、病人的恐慌、连续熬战的疲惫,让所有人员苦不堪言。有人倒下了,不是因为被传染,是因为高负荷的工作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但他们仍然在坚持,因为患者需要他们。院长讲述的时候有些哽咽。而我们这批援助队伍的到来,对他们而言无疑雪中送炭。他对我们深深地鞠了两次躬。

      面对这样坚持的战友,我们没理由不尽力而为。

      短暂的接待仪式后,我们分组进行了对接。我们感控组4人和院方仅有的一名在岗感控同行进行了沟通。她一个人肩负着全院的感染防控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述说情况的时候,她的眼眶也湿润了。希望我们的到来,能真正的帮她、帮医院的感染防控工作解决一些问题。

      之后,我们走访了全院的各个区域。厚实严密的防护服下,眼镜起了雾,内衣潮湿,更是体会到临床一线白衣天使们的艰辛。为了节约防护服,他们确实会长时间不喝水不上厕所。防护服遮住了他们脸上的疲惫,却遮不住他们的执着和坚持。

      病房和门诊还有不少病人。大多安静地躺着接受输液治疗。表情或平静,或麻木,但没有看到网传对医务人员穿防护服的愤怒。我想,至少绝大多数的他们,是无辜而可爱的。希望我们的到来能给多数的他们带来希望的改变。

      傍晚的时候雨停了,但还有风,空气依然湿冷,倒是很提神醒脑。街上的灯光挺美,如果不是疫情,这个城市的夜景应当是不错的。开了会,写了驻地感染防控措施,已是夜深。战斗的第一天忙碌而充实,疫区战友和患者们的困难是挑战,也是我们尽力而为的动力。

      加油!


武汉行随感

D2. 2020.1.28

昨天的对接与考察后,今天医疗和护理小组就正式进入病房工作了。相信我们队伍的入岗,能极大地缓解红十字医院的压力。我们感控小组则再次会同红十字医院的院感科主任,仔细梳理了5楼出入口通道的流程和布局,提出了可行的改进措施;下午会同基建部考察了脱污区的结构,拟定了分隔改进流程。专业事宜俱不细表。

深入的了解,更是体会到这个医院所有奋战的医务人员们的艰辛与不易。在出入通道考察的时候,见到一个正在擦拭消毒的白衣小姑娘,问她才知道她并不是保洁,而是医院的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疫情来临的时候外包的保洁基本走了,非常重要的清洁消毒工作只能医务人员自行承担,今天开始才回来了10个保洁人员,但对于全院的消毒工作,还远远不够。而她们这些原本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的文员,也毅然走上了与病毒抗争的前线,我并没有从她层层防护下的双眼中看到丝毫的怨怼之情。

我想,我们医务工作者更有理由全力以赴,帮老百姓早日打赢这场战争!

基本信息填写
您的姓名: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问题类型:

select…

  • 内容无法访问
  • 信息不更新
  • 内容不准确
  • 错别字
  • 图片不准确
  • 其他
问题页面网址:
问题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