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肺(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是一种从体外循环技术发展出来的新的生命支持技术,因其能够部分代替患者心肺功能,对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较长时间心肺支持,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的时间窗口,目前在成人领域应用较多,我院已成功实施ECMO 8例。4月17日,V-A ECMO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技术在重症医学科小儿ICU首次成功应用。
王某是一名23岁女性患者,因“Ebsten,s畸形矫治术后三尖瓣发育不良极重度反流,右房室明显增大伴右室壁收缩功能减弱”收治入心脏外科,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及全科讨论,于4月15日由心脏外科安琪教授主刀在全麻体外循环下为患者行“三尖瓣锥形成型+房间隔留孔术”,术毕患者被送入小儿ICU监护。由于患者术前心功能差,心脏射血指数(EF)19%,术后患者出现循环不稳定,需要靠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床旁彩超示右心系统充盈胀大明显。针对患者病情,小儿ICU邓丽静医疗组长及心脏外科团队共同讨论并征得患者家属签字同意后,4月17日,由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负责人赖巍医师、心脏外科罗书画及王亚波医生经股动-静脉置管为患者成功建立ECMO—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以便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氧供和有效的循环支持。
ECMO建立后,运行期间ECMO的管理是关键。为了保证患者安全,小儿ICU护士长唐梦琳老师安排高年资护士与ECMO专科护士一起共同管理病人,严格交接班制度,关注每一个细节。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熟悉ECMO技术,4月21日8:00,ECMO团队负责人赖巍医师为小儿ICU全体医护人员以PPT形式讲解了《ECMO相关理论基础》,内容涉及ECMO定义、ECMO支持类型(V-V ECMO及V-A ECMO)、两种支持类型的治疗作用、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氧合因素、ECMO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及ECMO的并发症等。赖巍医师在讲解过程着重jiangjie了ECMO的建立、管理及计划撤机的注意事项。他强调在ECMO的应用过程中,医生护士必须严密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ACT情况、两种支持模式的撤机指标及撤机过程中ECMO流量与ACT值的关系。
患者经过5天的ECMO支持,目前患者心功能及循环已在逐步恢复,小儿ICU邓丽静医疗组长、心脏外科团队及ECMO团队正计划给患者撤离ECMO的支持。相信随着ECMO这一先进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